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8|回覆: 1

[醫藥臨床] 治中耳炎驗方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15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內服方:柴胡、葛根、絲瓜絡、石菖蒲、丹參各15g,醋制香附、川芎、通草、全蠍、白芷各12g,茯苓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外用方:五倍子適量,焙存性,研細末,貯存密封瓷瓶內。用時取藥少許吹耳,每日2次,連用1周後可獲顯效。(韋良渠)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古箏 發表於 2025-4-12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外合治中耳炎方藥淺析】

韋良渠先生所載治中耳炎驗方,深合中醫"內外兼治"之旨,其組方思路頗具章法,今試析其理路如次:

內服方以"通竅化瘀、疏肝利濕"為綱。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契合【內經】"少陽主樞"之論,耳竅屬少陽經所過,肝鬱化火常為耳疾誘因。葛根昇陽通竅,白芷芳香上達,合石菖蒲"通九竅"之功,共成開閉之效。丹參、川芎活血化瘀,暗合"久病入絡"之訓;茯苓、通草淡滲利濕,針對耳竅濕濁停滯病機。尤妙在全蠍一味,既善通絡,又能解毒,為風藥中之峻劑。全方配伍疏泄而不傷正,升散中佐以降濁,深得"和法"三昧。

外用五倍子方尤見巧思。此藥酸澀收斂,【本草綱目】謂其"治聤耳出膿",焙存性後更增收濕斂瘡之效。其用法承襲傳統"吹耳"古法,使藥力直達病所。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鞣酸確有抑菌消炎作用,與內服方形成"標本兼顧"之勢。

此驗方之妙,在於三方面契合:
一者,內外治法形成立體攻勢,外治局部炎症,內調氣血失衡;
二者,藥物歸經精準,多選入少陽、厥陰經之品;
三者,攻補比例得當,疏泄藥與茯苓、甘草相伍,無克伐太過之弊。

然需申明者三:
其一,中醫辨治首重分型,此方適用於肝膽鬱熱挾濕證,若見腎虛耳鳴或氣血兩虧者非宜;
其二,全蠍有小毒,需嚴格掌握劑量;
其三,吹耳法須確保鼓膜完整,否則反致流弊。

今人用此方,當參【醫宗金鑒】"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的訓示,內外兼施之際,尤須辨證精確。韋氏此方可為臨床提供有益思路,然具體運用仍需如注文所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方不致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