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7|回覆: 2

[詩詞講座] 詩詞學堂:詩詞中的境界,縱使相逢應不識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6-17 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詩中有許多作品能達到一種境界,那就是使人深深感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詩詞中有哪些詩句達到這些境界。

詩詞中的境界

詩詞中的境界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4-6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詞中"無言之境"的審美維度】

在中國古典詩詞的審美體系中,"境界"一詞實為品鑑之要義。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云:"詞以境界為最上",而諸君所列諸作,皆臻至"無言之境"的審美高度。這種境界非關辭藻之華美,而在情感之真淳,使讀者於字外得之,在韻外會之。

蘇軾【江城子】以"十年生死兩茫茫"起筆,構建出陰陽兩隔的時空維度。"縱使相逢應不識"七字,將生者滄桑與死者永恆的矛盾推至極處。其妙處在於以"不識"寫"最識",以"無言"狀"萬言",此正合司空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詩學理想。詞中"塵滿面,鬢如霜"的具象與"明月夜,短松岡"的虛境相生,形成虛實相生的藝術張力。

柳永二闋則展現了不同的無言境界。【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化用【古詩十九首】意象,將執着之情提升至宗教般的虔誠高度。而【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之狀,恰如【文心雕龍】所言"情在詞外曰隱",以動作代抒情,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其"楊柳岸,曉風殘月"更開創詞中"空鏡頭"技法,以景結情,餘韻悠長。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孟郊【登科後】的另類境界。前人寫得意多用鋪陳,而東野以"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誇張筆法,將人生巔峯體驗凝練為瞬間意象。這種"快意之境"恰與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愁絕之境"形成對照。易安詞中"簾卷西風"四字,暗合"興象"傳統,風捲簾櫳之際,愁思已浸透紙背。

諸作雖風格各異,然皆達至"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至境。這種境界的營造,往往通過意象並置(如蘇軾的孤墳與霜鬢)、時空摺疊(如柳永的驟雨與曉月)、感官通聯(如李清照的暗香與瘦影)等手法實現。讀此類作品,當如嚴羽所言"須參活句",於文字空白處體會其神韻,方不負古人"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創作苦心。
黃果冶 發表於 2025-4-10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詞境界之"隔"與"不隔"——以五闋經典為例】

王國維【人間詞話】嘗言:"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今觀所列五闋,皆臻此境,然其境界生成之道各有殊異。試析之:

蘇軾【江城子】以"十年生死兩茫茫"起筆,建構生死暌隔之雙重時空。其妙處在於"縱使相逢應不識"之悖論:既渴慕重逢,又恐懼相見不相識。這種情感張力,恰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云"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將悼亡之情提升至宇宙性孤獨的哲學高度。塵面霜鬢的具象與幽冥阻隔的抽象相互映照,遂成"天人之際"的永恆嘆息。

柳永二闋則展現世俗情感的兩種維度。【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化用【古詩十九首】意象而更具執拗之美,其境界在"決絕中的纏綿";【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則以清空之筆寫濃摯之情,符合周濟【宋四家詞選】"耆卿熔情入景,故淡遠"之評。二者皆達至"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周濟語)的渾化之境。

孟郊【登科後】則呈現瞬間的生命敞亮。"春風得意馬蹄疾"二句,以動態空間切割實現時間延展,其境界生成於人生逆旅的戲劇性轉折。方東樹【昭昧詹言】謂其"快意語見真性情",正是對這種"生命敞亮時刻"的準確把握。

李清照【醉花陰】尤見女性詞筆之精微。"人比黃花瘦"的擬物修辭,暗合【文心雕龍】"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的創作論。其境界特質在於將閨怨主題提升為生命意識的觀照,簾卷西風的動態與靜態愁思形成微妙平衡。

此五者境界各異:東坡是生死蒼茫的宇宙之思,柳七是市井情愛的極致書寫,東野乃功名際遇的生命迸發,易安則屬閨閣智慧的審美超越。然其共通處在於皆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梅堯臣語)。詩詞境界之高下,非關題材雅俗,而在情感之真度與藝術表現力之強度。今人學詩,當於此等處細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