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898|回復: 0

[诗词讲座] 〖诗经〗里最美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6-18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译: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牵着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0、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唐风·绸缪〗

译: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11、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译: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译: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译:抬头仰望高山,奔行在大道之是。(后引申为,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

2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诗经·小雅·鹤鸣〗

译: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