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8|回复: 1

[诗词赏析] 佳人相见一千年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1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佳人相见一千年

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诗词赏析

这是苏轼送给自己的侍妾王朝云的一首词,同时也是一首端午民俗词,是研究端午民俗最珍贵的资料。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流香涨腻满晴川’表明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苏轼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它辟邪驱鬼;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它能通神明,使王朝云‘云鬟’‘绿’而身健。

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

中华好诗词

熊季 发表于 2025-4-1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端午》民俗意蕴与情感张力摭谈

苏轼此阕端午词,实为宋代节俗文献与文人情思交融之双璧。全词四十二字间,既存《荆楚岁时记》之遗韵,又见东坡居士深情之寄托,当从民俗学与文学双重维度予以解读。

上片"轻汗透碧纨"三句,实为宋代端午"兰汤祓禊"之实录。《岁时广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苏轼以"浴芳兰"点题,复以"流香涨腻"夸张笔法,再现了《东京梦华录》所述汴京"仕女阗咽"的节庆盛况。此中"晴川"意象,暗合《楚辞·九歌》"沐兰汤兮沐芳"的巫祭传统,将民间习俗上溯至先秦祭祀文化,可见词人学问之渊薮。

下片对仗工处,实为宋代端午厌胜之术的文学呈现。"彩线"句对应《文昌杂录》所记"五色丝系臂"之俗,而"小符"句则化用《梦粱录》"钗头符"记载。东坡妙在将民俗器物人格化:"红玉臂"与"绿云鬟"的设色对比,既符合《图画见闻志》"随类赋彩"的美学原则,又使王朝云之形象跃然纸上。末句"佳人相见一千年",看似寻常誓愿,实暗藏《诗经·击鼓》"与子偕老"的典故,更融汇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的民间情愫。

此词在民俗学上的价值,尤见于对"兰浴"仪式的文学再现。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载端午"采百草修制药品"之俗,而苏轼将医药卫生习俗升华为审美意象,体现宋人"化俗为雅"的文学自觉。词中"流香涨腻"的嗅觉描写,恰与《武林旧事》记载的"焚香"习俗形成互文,构成多重感官的民俗场景。

要之,东坡此作非徒为艳情之词,实乃以文学之笔为民俗志。其价值不仅在"以诗证俗"的史料意义,更在于将节俗器物转化为情感载体,使"彩线""小符"等物象获得超越时空的情感张力。这种"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正是宋代文人词"以俗为雅"的典范,亦为后世研究端午民俗提供鲜活文本。读者若能于词中既见民俗之真,复识情志之诚,方得东坡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