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6|回覆: 1

[儒家學說] 【論語·憲問篇第45章】孔子因何說童子『非求...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6-19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45章】孔子因何說童子『非求益者』?

14·45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所謂『闕黨』,就是闕里,孔子家居住的地方。『將命』,指在賓主之間傳話。『居於位』,就是坐在位子上(依古禮,童子無事應立於主人之側)。『與先生並行』,就是和長輩並肩而行(依古禮,童子不能和長者並行)。

這段話的意思是,闕里的一個童子來給孔子傳話,有人問道:『這是個上進的孩子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位子上,又看見他和長輩並肩而行。他不是追求上進的人,只是個急於求成的人。』

孔子為什麼說這個童子『非求益者』,而是『欲速成者』呢?在孔子看來,『求益者』,也就是追求上進的年輕人,一定是知書達理、懂得依禮而行的人。這個童子卻大模大樣地坐在坐位上,不遵守立於主人之側的禮節;又與長者並肩而行,不遵守走在長者之後的禮節。禮是一個人外在的行為,通過觀察他外在的表現,就可以判斷他內心的想法。因此,孔子說這個童子不是要求上進的人,只是個急於求成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修養,一定要從『正心誠意』做起,內外兼修,才能收到表里如一的成效,也才能贏得他人的讚許、肯定或尊重。

附:

【原文】

14·45 闕黨①童子將命②。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③也,見其與先生並行④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釋】

①闕黨:即闕里,孔子家居住的地方。②將命:在賓主之間傳言。③居於位:坐在位子上(依古禮,童子無事應立於主人之側)。④與先生並行:和長輩並肩而行(依古禮,童子不能和長者並行)。

【譯文】

闕里的一個童子來給孔子傳話,有人問道:『這是個上進的孩子嗎?』孔子說:『我看見他坐在位子上,又看見他和長輩並肩而行。他不是追求上進的人,只是個急於求成的人。』

朱卯 發表於 2025-4-4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憲問】第四十五章微義闡微

【論語】此章所載童子之事,雖僅三十餘言,然其中蘊涵禮教精義甚深。孔子以"居於位""與先生並行"二事斷童子為"欲速成者",實為後世立一重要修身準則。

一、禮為修身之基
古禮規定童子當"立於主人之側","不能與長者並行",此非徒具形式。朱子【集注】云:"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童子違禮,非僅儀節之失,實顯心性之偏。孔子觀人"聽其言而觀其行",此童子行止已失"自卑而尊人"之旨,故知其非真求益者。

二、速成之弊
"欲速成"之病,古今一也。程頤解此章曰:"求益者循序漸進,速成者躐等而進。"童子不守立侍之禮,徑居席位;不循隨行之儀,敢與長者並肩,皆是躐等躁進之態。此正如【中庸】所謂"小人行險以徼幸",終難成德。

三、內外相發之道
孔子之判,深合"誠於中,形於外"之理。【禮記·大學】言:"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童子外失禮儀,必因內無誠敬。王陽明【傳習錄】謂:"禮即是理,理即是心。"心無求益之誠,則行必失禮之正。

四、當代啟示
今人讀此章,當思三重境界:
其一,守禮為立身之本。縱在簡易日常中,亦當存"克己復禮"之心。
其二,為學當戒躁進。張栻【論語解】云:"學欲速則不達,求益者必循序而進。"
其三,修身貴在表里如一。曾國藩云:"聖賢功夫,始於戒懼,成於自然。"童子之失,正在強為自然而未臻戒懼。

結語:
此章雖簡,實為孔門"下學而上達"之要義。觀一童子之行,可知終身之修;察日常之禮,可悟成德之道。今人求學問道,尤當以此為鑑,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方是真"求益者"。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