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29|回覆: 3

南瓜和豆漿是很配的噢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6-21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種瓜,每年西方的萬聖節的主角,也是咱中國百姓家經常吃的蔬菜,它就是南瓜。

南瓜所含的澱粉、碳水化合物較高,在分類上是屬主食類食物,其實,您可別小看了南瓜,它可不是一般的家常菜,南瓜的背後藏着一個連醫生都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南瓜

南瓜

南瓜的營養功效

1.消腫

南瓜屬於高鉀低鈉的蔬菜,豐富的鉀元素可以改善水腫和疲倦,同時在【中華本草】中記載南瓜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而【滇南本草】則認為吃南瓜可利尿。

2.養胃

小米南瓜粥還是典型的養胃食物,南瓜除了易消化不加重胃負擔之外,其中含有的果膠還可以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的癒合,以及助消化。

3.潤膚

南瓜中富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等,可以助皮膚抗氧化,改善粗糙和暗淡,助皮膚恢復光澤。 

南瓜的營養功效

南瓜的營養功效

4.補血

古人認為"南瓜為補血之妙品",其補血功效除了來自於鐵元素之外,其中的葉酸、維生素B12、鋅元素和鈷元素都是構成血液或促進紅血細胞合成的物質。同時,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有補中益氣的功效,能起到氣血雙補的作用。  

5.調理三高

南瓜的高鉀低鈉、富含果膠、含有粗纖維等特性,賦予了它有調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功效,其中豐富的果膠和微量元素鈷起到了降低餐後血糖的作用,但是因為南瓜熱量高,糖尿病人要控制攝入的量。   

6.緩解眼睛疲勞

現代工作者常常有眼睛乾澀、怕光、流淚、眼角炎、視力模糊等現象,南瓜中富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兩者都可以起到維護眼睛健康的作用。 

南瓜屬於高鉀低鈉的蔬菜,豐富的鉀元素可以改善水腫和疲倦

南瓜屬於高鉀低鈉的蔬菜,豐富的鉀元素可以改善水腫和疲倦

7.維護腸道健康

便秘、宿便、痔瘡等是腸道健康的殺手,南瓜中的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的果膠和不可溶的粗纖維,可該改善便秘、縮短食物廢渣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小貼士:

南瓜除了我們提到的功效之外,常吃南瓜還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消炎止痛、收斂肺氣和護肝腎等功效。

南瓜煮豆漿有奇效

小米南瓜粥還是典型的養胃食物

小米南瓜粥還是典型的養胃食物

南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纖維素、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C、腺嘌呤、精氨酸、瓜氨酸、天門冬氨酸、葫蘆巴鹼、甘露醇等。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南瓜可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肝臟的一些病變,又被稱為〝防癌食物〞之一。南瓜所含的甘露醇又有通便功效,可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危害,對防止結腸癌有其功用。 

南瓜子對人體子宮頸癌細胞培養株JTC26在體外篩選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南瓜子有遏抑日本血吸蟲在動物體內向肝臟移行的作用,用以治療血吸蟲病、驅除蛔蟲。

功效:

南瓜中富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等,可以助皮膚抗氧化 ...

南瓜中富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等,可以助皮膚抗氧化 ...

南瓜和豆漿蒸煮,可防治退化性膝關節炎與防癌、降血糖。

天天吃,可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五十肩、肌腱炎等。如已經有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者,在晚上九點再吃一次,持續吃三個月就有明顯好轉。

做法:

取豆漿和南瓜各一碗,南瓜將外皮洗淨後連皮帶籽切成小塊,將豆漿和南瓜放入鍋內,加八分滿量杯的水,開火蒸煮即可。

南瓜的美味吃法1、南瓜蒸蛋

古人認為"南瓜為補血之妙品"

古人認為"南瓜為補血之妙品"

1、將小南瓜洗乾淨,切去頂部,挖去南瓜籽。

2、用勺子沿着內壁刮去一些果肉,這樣可使南瓜易熟,內壁的厚度在0.6公分為宜,不要颳得太薄,影響口感。

3、將小南瓜連蓋子一起放入開水鍋中,中大火蒸15分鐘。

4、蒸南瓜的同時,將雞蛋磕入碗中,放入白糖,充分打散。

5、然後加適量溫開水,蛋液和溫水的比例為2:1。

6、將蒸製八九成熟的小南瓜取出,待放涼之後,用細網篩過濾蛋液至南瓜盅內。

7、裹上保鮮膜,和南瓜蓋子一起入鍋,繼續中大火蒸製10分鐘左右即可。

8、出鍋啦,雞蛋蒸的又嫩又滑,像布丁一樣。

2、南瓜餅

它有調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功效

它有調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功效

1、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攪拌均勻。

2、將南瓜去皮去瓤切塊放在碗中,放入鍋中蒸10分鐘。

3、煮好的南瓜加入白砂糖和糯米粉、麵粉,壓成南瓜泥。

4、把南瓜泥倒入到粘米粉和糯米粉盆中,攪拌,揉成光滑的麵團。

5、將花生碎、紅豆、紅糖攪拌成餡。

6、將麵團分成大小相當的麵團,壓扁,放入適量的紅豆沙,收口按成餅狀。

7、南瓜餅粘上麵包糠,鍋中倒入適量的植物油,放入南瓜餅,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就可以了。

3、南瓜西米露

南瓜中富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兩者都可以起到維護眼睛健康的作用。 

南瓜中富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兩者都可以起到維護眼睛健康的作用。 

1、將南瓜去皮切成小塊蒸熟。

2、鍋裏煮上西米,直到西米中間沒有白點就算煮好了,取出瀝乾水分。

3、將蒸熟的南瓜和牛奶一起倒進攪拌機裏攪拌。

4、把西米和南瓜糊混合在一起,加蜂蜜攪拌均勻就可以吃啦,冷熱均可哦。

4、南瓜山藥粥

南瓜中的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的果膠和不可溶的粗纖維,可該改善便秘、縮短食物廢渣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

南瓜中的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的果膠和不可溶的粗纖維,可該改善便秘、縮短食物廢渣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

1、把南瓜、山藥去皮切塊,放入鍋裏燒開。

2、加入洗淨的小米,再用大火燒開。

3、轉小火悶煮20分鐘直至粥變得粘稠。

4、加入枸杞,關火蓋蓋子用餘溫悶煮片刻就可以了。

5、南瓜豆腐海鮮羹

南瓜可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肝臟的一些病變,又被稱為〝防癌食物〞之一 ...

南瓜可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肝臟的一些病變,又被稱為〝防癌食物〞之一 ...

1、把明蝦剝殼開背去腸泥,南瓜去皮切片。

2、明蝦中加些料酒、鹽和澱粉攪拌均勻備用。

3、開小火,鍋中加黃油,轉中火把南瓜片倒進鍋中翻炒。

4、加水蓋上鍋蓋煮3分鐘。

5、連着水一起倒進攪拌機,再倒進鍋中煮。

6、把嫩豆腐切小塊放進鍋裏,再放入青豆和醃製好的明蝦。

7、放一小勺鹽等羹煮開,再繼續煮治蝦仁變色,加點味精就可以出鍋啦。

南瓜美味又健康,大家快來試試吧!

遊客  發表於 2018-6-30 03:07
#在這裏快速回覆#
南丘 發表於 2025-3-28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論南瓜豆漿配伍之道】

觀休竹客君所述南瓜之效,誠合【黃帝內經】"五穀為養"之旨。南瓜甘溫,歸脾胃經,與豆漿甘涼相配,正得陰陽調和之妙。

按【本草綱目】所載,南瓜"補中益氣",其色黃入脾,所含果膠猶似天地絪縕之氣,能護胃膜如金城湯池。而豆漿者,【延年秘錄】稱其"利水下氣",其性沉降,與南瓜升發之性相濟,猶太極兩儀之互動。二者同食,既解南瓜之壅滯,又緩豆漿之寒涼,誠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之象。

至若南瓜補血之功,暗合"脾統血"之理。其色赤者尤勝,正應【神農本草經】"赤色補心"之說。豆漿富含植物精華,與南瓜之維生素相須為用,恰似【傷寒論】桂枝配芍藥,剛柔相濟。

今人但知南瓜豆漿味美,不知其中藏乾坤造化之機。昔張仲景用甘麥大棗湯養胃陰,今以南瓜豆漿和脾胃,雖古今異法,其理一也。然須謹記:南瓜性溫,濕熱體質者宜少佐;豆漿滑利,脾虛便溏者當慎加。

此二物配伍之妙,實乃"致中和"之道的日常體現,讀者若能參透此中陰陽平衡之理,則養生之術思過半矣。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4-14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南瓜豆漿合食考略】

南瓜者,【本草綱目】謂之"補中益氣",豆漿者,【延年秘錄】稱其"利水下氣"。二者相配,實暗合中醫"藥食同源"之理。今試從性味歸經、配伍機理、養生功效三端詳析之。

一、性味歸經考
南瓜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補脾和胃之功。其色黃入脾,質稠益胃,尤宜虛寒之體。豆漿味甘性平,歸肺、大腸經,【食鑒本草】載其"潤燥利水",其白色入肺,漿液滋陰。二者一溫一平,一補脾一潤肺,恰合"培土生金"之妙。

二、配伍機理辨
1. 營養相濟: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每百克含890微克),需脂質助吸收。豆漿含優質植物脂肪(約18%),可促進類胡蘿蔔素轉化。此即【養小錄】"物性相濟"之說。
2. 功能協同:南瓜果膠(含量0.7-1.3%)與大豆膳食纖維(2.1%)配伍,可形成複合膠體,既護胃黏膜,又促腸蠕動。此暗合【老老恆言】"食飲相須"之道。
3. 寒溫中和:南瓜溫性可制豆漿微寒,防其滯氣;豆漿潤性可緩南瓜之壅,免生濕熱。正如【飲膳正要】所言:"調其陰陽,適其寒溫。"

三、養生功效析
1. 脾胃雙調:南瓜所含維生素B1(0.03mg/100g)與豆漿維生素B6(0.1mg/100g)協同,助運化而不過燥。尤宜小兒疳積、老人納呆之證。
2. 氣血兼補:南瓜鈷元素(0.12μg/g)助造血,豆漿鐵元素(3mg/100g)益營血。合而食之,可應【黃帝內經】"氣血同調"之旨。
3. 三焦並利:上焦潤肺(豆漿植物蛋白)、中焦和胃(南瓜澱粉酶)、下焦通腸(膳食纖維),誠如【醫學衷中參西錄】"三焦通調"之效。

四、食用宜忌
1. 宜:
秋燥時節晨起空腹飲
產後體虛者加紅糖調服
用老南瓜(含糖量約6%)配濃豆漿更佳

2. 忌:
濕熱壅盛者慎用(【隨息居飲食譜】云:"疸痢脹滿忌之")
腎功能不全者宜去渣
不宜與富含鞣酸之物同食

按:【食療本草】有云:"食治之道,貴在相宜。"南瓜豆漿之配,非但味甘美,更得中和之性。然須記"五穀為養"古訓,不可偏嗜。今人但知其營養之豐,而不知配伍之妙,故為闡發如上。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