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章》“君子固穷”是何意? 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音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音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名元。“问陈”的“陈”字,与阵列的“阵”字同义,“问陈”,就是问布阵作战的方法。“俎豆之事”,指祭祀的礼仪之事。俎和豆都是古代盛祭品的礼器。陈:是国名。“愠”,指心中不快。“固穷”的“固”字,指固守,安守。“固穷”,意思是在穷困时能固守节操。“滥”,指肆意为非作歹。 这段话的意思是,卫灵公问孔子布阵作战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的事,倒是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奔波到陈国时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弟子们饿得病倒,都站不起来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会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固守节操,小人穷困时就放肆地胡作非为了。” 孔子为什么在卫灵公问及布阵作战之事时,断然离开卫国呢?孔子并非不懂军事。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鲁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会盟讲和。其时,孔子任鲁国大司寇代行相事,陪同鲁君前往。为防不测,孔子建议把兵车秘密布置在夹谷之地。会谈时,齐国欲动用武力劫持鲁定公。孔子一面指挥鲁军以武力相威慑,一面以礼乐之道斥责齐国的行为,使齐君敬畏而惧怕,随后订立盟约,并将侵占鲁国的一些地方归还鲁国。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军事防卫力量的。据《孔子家语·相鲁》记载,孔子一向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不过,如以文教和军事相比,则孔子认为文教重于军事。孔子仕卫,意在奉劝卫灵公施行仁政。所以,当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布阵作战之法时,孔子深知卫灵公穷兵黩武之意已决,根本不重视礼乐教化,亦无心施行仁政,不可能采纳自己的主张。于是,假托自己只懂得礼乐,不懂得军事,见机而作,第二天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这件事,《史记》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在从陈国去蔡国的时候,被人围困,断绝粮食,七天没有起火做饭,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孔子仍弦歌不止。于是,发生了“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一幕。后人为纪念此事,把孔子被困之处命名为“弦歌台”,现在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孟子·尽心下》论及孔子一行“在陈绝粮”时说:“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后来,人们就用“陈蔡之厄”比喻在旅途中食宿遇到困难。 那么,怎样理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这句名言呢?人生困境,在所难免,也是对人的考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君子在遭遇困厄的处境时,能坚守道义信念,坚守道德节操,而不受外界境遇的影响。小人则不然,在遭遇困厄的处境时,就会放肆地胡作非为。“君子亦有穷乎”是个性率直的子路发牢骚,孔子乃借机告诫他,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正在于遭遇穷困时的不同态度。君子有信仰,有道德,因而能固守节操;小人不讲仁义,没有道德底线,所以无所不为,甚至会为非作歹。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附: 《原文》 15·1 卫灵公①问陈②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③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④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⑤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⑥,小人穷斯滥⑦矣。” 【注释】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名元。②问陈:陈,通“阵”,指军师行伍之列,此处指卫灵公问布阵作战之法。③俎(音zǔ组)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盛祭品的礼器,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陈:国名。⑤愠(音yùn运):心中不快。⑥固穷:在穷困时能固守节操。固,固守,安守。⑦滥:肆意为非作歹。 【译文】 卫灵公问孔子布阵作战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的事,倒是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奔波到陈国时断绝了粮食,随行的弟子们饿得病倒,都站不起来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会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固守节操,小人穷困时就放肆地胡作非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