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真實性存疑
看到這個標題,某些人要上綱上線地指責本人:文革遺風。 某些人,整天上辱古人,下欺後人,肆無忌憚地其辱今人,一旦別人提出不同意見,便抓起『民族主義』、 『民科』、『閉關鎖國』、『文革餘孽』的棒子,橫掃過來。 今日,我寫本文,是因為,他們打着『學術』的旗號,宣稱:屈原是假的。 念過中學的人,大都學過【史記•屈原列傳】。 他們說屈原是假的,理由恰恰是:除了司馬遷、賈誼二人提到過屈原,在此之前直到戰國時期,沒有人提到過,所以是假的。 屈原是假的?那好,我們就用一顆平常心,來說道說道。 按照【史記】,屈原與楚王室同宗,當然是貴族。不用懷疑,楚國屈姓,基本如此。 一、看幾個時間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與攻破楚都郢,屈原聞訊而投汨羅江。這,是第一個時間。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軍破壽春,楚國滅亡。這,是第二個時間。 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來到長沙,撰寫了【吊屈原賦】。這,是第三個時間。 最晚,在公元前90年,司馬遷完成【史記•屈原列傳】。這是第四個時間。 這就是說: 1、賈誼撰寫【吊屈原賦】的時間,距離楚國滅亡才47年;距離屈原沉江的時間,剛過100年。 100年是個什麼概念?按照每30歲一代人,才三代人。時間就是這麼近。至於司馬遷提到的宋玉之輩,時間就更近了。 一個很大的官、國王家族的人,聽說首都被攻破,沉江自殺了----這樣的事,永遠是當地百姓口傳的經典故事。賈誼渡江之時,就是六七十歲的老者,講述父母目睹的事兒;就是三四十歲的壯年,講述祖父、祖母目睹的事兒。 2、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距離楚國滅亡才100年左右,距離屈原沉江的時間,才約150年時間。 司馬遷記錄屈原,在時間的距離,如同我們談論晚清的曾國藩、左宗棠,甚至張之洞。 二、看賈誼的【吊屈原賦】【史記•賈誼傳】: 『(賈誼)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辭曰:共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 【漢書•賈誼傳】: 『(賈)誼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誼追傷之,因以自諭。其辭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仄聞屈原兮,自湛汨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賈誼,是漢代名臣。不會有誰懷疑賈誼也是子虛烏有的人物吧? 【史記】、【漢書】中,均出現了【吊屈原賦】。可以肯定【吊屈原賦】是真的吧?還可以肯定,漢武帝時,此文已經廣為流傳了吧? 那麼,由此,又可以肯定: 1、賈誼在到長沙之前,便讀過【離騷】,而且堅信這是屈原的作品。 2、賈誼在到長沙之前,就了解屈原的生平,而且堅信,屈原因為秦破郢都而投江。 3、賈誼在長沙工作三年。他是高級官員,也是著名文人。如果屈原是子虛烏有的,能不發現?作為一個極重名節的人,他不可能作文弔祭一個子虛烏有的人物,並讓文章傳播於世。 三、看【史記•屈原列傳】在【史記】的人物傳記中,除了秦朝、漢朝的,屈原是最晚的人物,而且是屈指可數的文人。 從常識上推測,即便是司馬遷搞錯了春秋戰國及以前的所有人物,也不可能搞錯屈原的這事兒啊。 惜墨如金的司馬遷,竟然全文收錄多達500字的【懷沙】。 有『聰明人』宣稱發現了一個天大『秘密』:屈原之作是秦朝人、漢朝人的偽作,反正沒有屈原這個人。 我很奇怪,賈誼是大文學家,而且是曾在楚地長沙為官三年的騷體賦大家,難道就不能辨別偽作? 身為大文學家、大歷史學家,並為撰寫【史記】采遍天下風,讀盡天下書的司馬遷,面對自己激賞不已、獨具特色的作品,竟然不能發現是偽作! 對於屈原的作品的辨別力,以賈誼和司馬遷二人之力,還不如2000多年後的『古史辨』? 給這一批聰明人留下的機會? 誰願信誰信,反正我不信。 四、應用一下『古史辨』的邏輯,又當如何?『古史辨』為了證明自己聰明,自創了一套理論,今天說這個是假的,明天說哪個是假的。 那麼,建議他們率先垂範,把他們的邏輯,首先應用到他們自家的家譜上,上溯五代,證明他們自己是有祖宗的。 賈誼和司馬遷的記載都不算數,他們的家譜族譜就更不能算數了。 『古史辨』們用自家的實際,檢驗一下『古史辨』理論,不知會是什麼結果? 要不,用到祖師爺胡適身上也行。 胡適之流是否罪大惡極? 關注生民無疆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