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3|回復: 1

[诗词赏析]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6-26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元.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丰年。
移居要就:窗中远 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唯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诗词赏析

西元1239年,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回到家乡,择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

整首小令的上半阕,描写的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优美的幽居佳境。下半阕写新生活,子女负责体力劳动,而自己呢?只需负责「醒来明月,醉后清风。」这小日子舒坦的,诗人想得很「美」呀~

整首小令从表面上看,只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的满足与向往,但细细咀嚼,字句中也隐约透出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4-5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月圆》中的隐逸书写与精神困境
——元好问晚年心境刍议

元遗山此作,诚如帖中所言,表面呈现闲适之趣,内里却暗涌复杂心绪。作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巨擘,其晚年作品往往在平淡语中蕴含深沉的生命体验,值得从三个层面细加品析:

一、空间建构的双重隐喻
"重冈隔红尘"以地理屏障象征精神隔绝,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异曲同工。然"窗中远岫,舍后长松"的刻意经营,暴露了刻意为之的隐逸姿态。这种对居所景观的精细设计,恰折射出诗人未能真正忘怀世事的心理状态。金代文人赵秉文曾评元氏"每于疏旷处见精心",此谓得之。

二、劳动分工的深层意涵
"十年种木"三句貌似洒脱,实含无奈。参照《遗山集》中"老瓦盆空冰雪尽,短檠灯暗岁时迁"等句,可知其晚年经济窘迫。将农事"都付儿童",既是年迈力衰的现实选择,亦暗含对"士不得其职"的自我解嘲。金元易代之际,文人普遍面临"失语"困境,这种看似悠闲的生活安排,实为时代悲剧的微观呈现。

三、清风明月的悖论书写
末句"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化用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却减却了苏子的哲学超脱。元氏将自然意象与"醉""醒"对举,暗示其始终在逃避与直面间摇摆。同时期《鹧鸪天》中"醉来那复问升沉"的直抒,可为此句作注脚。

遗山晚年作品常呈现这种矛盾性:既向往田园宁静,又难释文化担当。这种精神困境实为易代文人的集体症候。其价值不在隐逸理想的构建,而在于真实呈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夹缝中的生存状态。今人读此词,当透过文字表面的闲适,体会那份"看似解脱实未解脱"的深刻苍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