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3|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那些名家們『夏日』怎樣落款?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6-27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盛夏烈日炎炎,也擋不住文人的文思泉湧。經典流傳的比如王羲之【今日甚熱帖】、楊凝式【夏熱帖】、趙佶【夏日詩帖】、米芾【逃暑帖】、馬愈【暑氣帖】。

米芾【逃暑帖】

米芾【逃暑帖】

米芾【逃暑帖】

北宋蔡襄【暑熱帖】

北宋蔡襄【暑熱帖】

北宋蔡襄【暑熱帖】紙本 行書 縱23cm X橫29.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 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五代楊凝式【夏熱帖】

五代楊凝式【夏熱帖】

五代楊凝式【夏熱帖】 紙本 草書 縱23.8cm X 橫3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凝式啟:夏熱體履佳宜,長飲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下數字殘損)病(下二行殘損)。

古人關於夏天留下過很多精彩作品。作為熱愛書法的你,肯定是在『寫字自然涼』的姿態中奮筆練字。

練字寫書法就得落款,那麼書法落款時,『夏天』該怎麼說呢?書友們常見落款中的『夏日』是指立夏之後還是夏至?夏月又是指哪個月呢?

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省的落款錯誤貽笑大方。

夏季通稱:夏月或夏日

褚遂良寫夏月

褚遂良寫夏月

▲褚遂良寫夏月

智永寫夏日

智永寫夏日

▲智永寫夏日

『夏日』『夏月』這兩個詞在書法落款中就是一種籠統的說法,指的就是夏天,既不是立夏也不是夏至這樣的節氣。如果你記性比較差,反正大熱天的就落款戊戌夏日或者夏月吧。這樣落款雖然不能顯示你的高大上,但好處是保險係數高。夏曆四月到六月都可以這麼落款,沒毛病。

比如行書落款:

蘇軾寫夏日

蘇軾寫夏日

▲蘇軾寫夏日

趙孟頫寫夏日

趙孟頫寫夏日

▲趙孟頫寫夏日

再比如草書落款是這樣的:

王羲之寫夏日

王羲之寫夏日

▲王羲之寫夏日

孫過庭寫夏日

孫過庭寫夏日

▲孫過庭寫夏日

智永草書寫夏日

智永草書寫夏日

▲智永草書寫夏日

如果『夏日』和『夏月』都不能滿足對落款『高大上』的要求。那麼看下面,黑土給你準備了夏天按夏曆月份落款的正確方式。

夏曆四月

孟夏、首夏、維夏、麥秋、新夏、早夏、初夏、上夏

米芾寫孟夏

米芾寫孟夏

▲米芾寫孟夏

米芾寫首夏

米芾寫首夏

▲米芾寫首夏

米芾寫維夏

米芾寫維夏

▲米芾寫維夏

米芾寫新夏

米芾寫新夏

▲米芾寫新夏

米芾寫早夏

米芾寫早夏

▲米芾寫早夏

米芾寫上夏

米芾寫上夏

▲米芾寫上夏

夏曆五月

仲夏、超夏、夏五、盛夏、夏半、夏中。

歐陽詢寫仲夏

歐陽詢寫仲夏

▲歐陽詢寫仲夏

趙孟頫寫超夏

趙孟頫寫超夏

▲趙孟頫寫超夏

王鐸寫盛夏

王鐸寫盛夏

▲王鐸寫盛夏

王羲之寫夏五

王羲之寫夏五

▲王羲之寫夏五

董其昌寫夏半

董其昌寫夏半

▲董其昌寫夏半

黃庭堅寫夏中

黃庭堅寫夏中

▲黃庭堅寫夏中

夏曆六月

季夏、長夏、末夏、求夏、晚夏、暮夏

董其昌寫季夏

董其昌寫季夏

▲董其昌寫季夏

米芾寫長夏

米芾寫長夏

▲米芾寫長夏

米芾寫末夏

米芾寫末夏

▲米芾寫末夏

八大山人寫晚夏

八大山人寫晚夏

▲八大山人寫晚夏

王鐸寫暮夏

王鐸寫暮夏

▲王鐸寫暮夏

當然了,除了以上按月份落款的方式外,還有按夏天的某一天落款的。比如你恰好在夏天的某一天寫性大發,留下一幅墨寶。需要寫清楚是2018年的夏天的某一天寫的,你總不能用阿拉伯數字落款寫日期吧。以下按照夏曆(記住是夏曆哦)日期落款的雅稱就派上用場了。

四月

初一日:清和月、正陽日、天祺節、天禎節。

初四日:稻生日、稻熟日。

初八日:浴佛日、佛生日、法華會、佛節、浴佛節、佛誕辰。

十五日:結夏、結制。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

初一日:端一。

初二日:端二。

初五日:端五、端陽節、艾節、歜節、小端陽、天中節、重五、重午、端午、浴蘭節、午日。

初九日:沐浴日、

十三日:竹醉日、竹迷日、龍生日。

十五日:大端午。

六月

初六日:清暑日、天貺節、六六日、浴貓狗日。

初八日:采芝。

廿四日:觀蓮節。

廿六日:觀蓮節。

廿八日:火把節、火節。

夠具體,夠實用了吧。可以精力所限,上面的日期雅稱不能給書法功課的師友們做集字了,要落款的朋友那就自行查字典、多練習吧。今天以夏天落款為主題整理以上文字,希望給大家有所幫助。還有一定轉發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學習進步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