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82|回覆: 1

[中醫入門] 腳干腳裂怎麼辦?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27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出現腳干、腳裂的現象,腳後跟也不像年輕時那樣光滑了,這個問題給很多中老年朋友帶來很大的困擾。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個行之有效又價廉物美的小妙方。

腳干、腳裂的現象

腳干、腳裂的現象

艾葉+紅花,巧除腳皮老繭

取艾葉500克、紅花100克,平均分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克、花椒20粒、食鹽2勺),用紗布包裹加水煮開——用水量以漫到腳踝處即可,趁熱泡腳,以15~30分鐘為限。

據悉,此方既可以去除腳上的壞死老皮、老繭、凍瘡、裂口、灰指甲、腳癬以及多年不愈的雞眼等,還能使腳光滑細膩。

又因為腳為人身體的第二心臟,所以此方還能對全身臟器起到通經、活血、化淤作用。

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的驗方

熱湯泡腳本身就有防病保健作用,用艾葉煮水泡腳,能起到清除體內虛火、祛寒逐濕及溫散瘀阻之作用。

另外,艾葉泡腳還有助治療失眠、慢性疲勞、風寒感冒初期、寒濕關節痛、慢性咳喘等病。

再推薦艾葉泡腳的幾個小驗方:

1、艾葉加姜

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

2、艾葉加紅花

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或瘀血、祛老繭死皮。

3、艾葉加鹽

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

4、艾葉加花椒

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溫疹。

熱湯泡腳本身就有防病保健作用,用艾葉煮水泡腳,能起到清除體內虛火、祛寒逐濕及溫散瘀阻之作用。 ...

熱湯泡腳本身就有防病保健作用,用艾葉煮水泡腳,能起到清除體內虛火、祛寒逐濕及溫散瘀阻之作用。 ...

用艾草泡腳要注意4點

1.特殊人群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泡腳的水不宜太熱,如心臟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者、低血壓患者、經常頭暈的人。

2.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容易被燙傷,要留意水溫。

3.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疱時不宜用熱水泡腳,否則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性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4.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即可。

老年人腳底易長老繭,走路很不方便,嚴重時走起路來疼痛難忍。沒想到用艾葉和紅花就能解決問題!

這個方法太珍貴了,一定要收藏好,推薦給家人朋友們試試!

仰望岐黃溫馨提示:

艾葉雖好,不宜過量——

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即可。

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即可。

如何正確的進行艾葉泡腳?

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

只要你藥物足浴後覺得身體不適,就說明不適合或者你泡的量大了,那就要暫停或者調整頻率和量。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4-18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艾葉紅花足浴方辨證施用指南】

腳干腳裂之症,在【黃帝內經】中稱為"皸裂",其病機多與肝血不足、肺衛不固、脾失健運相關。今觀此方以艾葉配伍紅花為主,確有深意。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本草綱目】謂其"溫中逐冷除濕";紅花性溫味辛,專入心肝血分,二者相伍,正合"血得溫則行,氣得辛則散"之旨。然施用之際,尤需明辨體質,謹守禁忌。

一、方義解析
此方配伍暗含三才之道:艾葉得天之陽氣,紅花具地之血色,食醋取五穀之精。花椒辛溫走竄,可助藥力透達腠理;食鹽咸寒軟堅,能潤燥生肌。全方共奏溫經通絡、活血潤燥之效,對血虛寒凝型足皸尤為適宜。然陰虛火旺者,當去花椒加生地;濕熱下注者,宜減艾葉加黃柏。

二、改良建議
1. 季節調整:春加防風15克以順肝氣,夏加佩蘭10克以化暑濕,秋加麥冬20克以潤肺燥,冬加肉桂5克以助元陽。
2. 體質加減:氣虛加黃芪30克,血虛加當歸15克,痰濕加蒼朮10克,瘀甚加丹參20克。
3. 煎煮要訣:宜用砂鍋文火慢煎20分鐘,忌用鐵器。藥液溫度維持在40-42℃為佳,此即【外台秘要】所謂"湯熨之法"。

三、注意事項
1. 時辰選擇:酉時(17-19時)腎經當令,此時泡腳最利引火歸元。子時前後忌泡,恐擾陽氣收藏。
2. 禁忌補充:孕婦禁用紅花;高血壓患者慎用花椒;腎病患者忌加食鹽。
3. 善後調理:沐足後當以掌心勞宮穴對搓湧泉穴81次,此乃心腎相交之法。可配合塗抹桃仁膏(桃仁、豬脂各半熬製)以增強潤膚之效。

四、養生延伸
【諸病源候論】言:"足得血而能步。"建議配合導引術:晨起踮足尖49次,晚臥勾腳尖36次,以助氣血流通。平日可多食黑芝麻、山藥等補益脾腎之品。

此方雖簡,然寓含"上工治未病"之智。諸君施用之際,當遵"三因制宜"之道: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通。若皸裂經久不愈,或滲血化膿,應及時就醫,不可拘泥於外治法。
楊垂 發表於 2025-4-19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足皸裂證治芻議——兼論艾葉外治法之妙用】

腳干腳裂一症,古稱"手足皸裂",首載於【諸病源候論】,其病機在於"血氣不足,膚失濡養"。今觀休竹客君所薦艾葉紅花方,實暗合中醫外治之理法,余試為諸君詳析其奧義。

一、病因病機探微
【黃帝內經】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中老年足跟皸裂,實為肝腎虧虛、精血不榮之象。足少陰腎經循行足跟,肝主筋其華在爪,二者虛損則皮失潤澤。艾葉性溫味苦,【本草綱目】謂其"純陽之性,通十二經",紅花善活血通絡,二藥相伍,恰可溫通經脈,濡養肌膚。

二、古法今用析義
此方配伍頗具匠心:艾葉為君,溫經散寒;紅花為臣,活血化瘀;佐以花椒增溫通之效,食鹽軟堅潤燥,食醋收斂生肌。五藥合用,正合【外科正宗】"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之旨。其中"趁熱泡腳"之法,尤得【醫宗金鑒】"熏洗溫熨,能疏腠理"之妙。

三、臨證加減要訣
1. 風寒襲表者:加生薑30克,取【傷寒論】桂枝湯意,助陽解表
2. 瘀血阻絡者:可增紅花至50克,仿桃紅四物湯義
3. 陰虛燥熱者:宜減艾葉量,加白芍20克,寓滋陰潤燥之意

四、禁忌慎用須知
1. 血熱妄行者禁用,防其助火動血
2. 陰虛火旺者慎用,恐更傷陰液
3. 皮膚潰爛處忌用,避邪毒內侵

五、養生防裂之道
【養生論】云:"上工治未病。"平素可用麻油調敷足跟,取"潤以澤枯"之意;戌時(19-21時)泡腳最佳,因此時氣血注三焦經,最利藥力周流。

此方雖簡,實寓"大道至簡"之旨。然須知外治終為治標之計,若配合內服左歸丸、右歸丸等方調補根本,更合"標本兼顧"之訓。諸君用之得宜,自可履步生春,不復受皸裂之苦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