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8|回復: 1

[医药临床] 温经汤治疗手术后腹痛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28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妇科冲妊虚寒、瘀血阻滞证。马元起认为不管何种原因,比如肠黏连造成的腹痛、生气着急造成的腹痛、受寒引起的痛经,只要见到小腹冷痛、妇女月经色暗有块、脉弦细,即可以选用温经汤。

韦某,女,41岁,2012年10月25日初诊。诉腹胀,腹痛10年。患者于10年前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失于调养,加之受凉,未及时排气排便,之后经常出现腹部胀痛,小腹冷痛,尤其着凉、食生冷后加重,平时怕凉喜按。刻诊下腹部胀满、疼痛、喜按,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腹痛(下焦虚寒,瘀血阻滞)。

治法:温经散寒,理气活血。

方药:吴茱萸6g,党参10g,杭白芍10g,川芎10g,丹皮10g,肉桂6g,麦冬10g,干姜6g,清半夏10g,炙甘草6g,当归10g,阿胶(烊化)10g,枳壳15g。7剂。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

2012年11月22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腹胀痛明显减轻。因患者病程日久,故予上方制成丸剂,久久服之。

按:此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腹部胀痛,西医考虑手术后引起的肠黏连所致,中医考虑是手术损伤了经脉,诱发脉络不通,血行不畅,引起腹胀、腹痛,或因气滞而加重或因寒凝而痛增,选用温经汤加枳壳正中病机,所以取效甚捷。

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本证虽为手术后腹部胀痛,马元起认为借温经汤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力,解肠黏连血瘀不通,寒凝气滞之苦,正所谓异病同治之理是也。(刘玉清 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马元起名中医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陆交 發表於 2025-4-9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温经汤治疗术后腹痛之机理与临证思辨》

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原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之冲任虚寒兼瘀血证。马元起先生拓展经方应用范畴,以之治疗术后腹痛,实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真谛。本案辨证之精当,用药之巧妙,颇值深究。

一、病机阐微
患者术后十年腹痛,呈现"小腹冷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之虚寒象,兼见"腹胀痛、脉弦细"之气滞血瘀征。此乃手术金刃损伤脉络,致气血运行失畅,久则阳气亏虚,寒凝血瘀。《诸病源候论》言:"金疮愈后,血脉不通,令人挛急。"本案病机关键在"虚寒为本,瘀滞为标",与温经汤"温养冲任,活血祛瘀"之效高度契合。

二、方义解析
原方以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为君;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为臣;丹皮活血,阿胶、麦冬滋阴,人参、甘草益气,半夏和胃共为佐使。马氏加枳壳15g尤具匠心,《药品化义》谓其"专泄胃实,开导坚结",能增强行气消胀之功。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活而不伤,正合《医学心悟》"温而通之"之旨。

三、临证启示
1. 异病同治之典范:虽非经带之疾,然病机相同,故可移治术后腹痛。徐灵胎云:"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本案正是把握"虚寒瘀滞"之共性而取效。
2. 剂型转换之妙:初以汤剂速攻其标,后改丸剂缓图其本,暗合《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之训。
3. 现代机理探讨:现代研究显示,温经汤可改善微循环、调节前列腺素水平,其抗炎、解痉作用或为治疗肠粘连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经方运用贵在把握病机本质。马氏此案启示后学,临证当以病机为纲,不拘表象,方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然需注意,温经汤性偏温燥,阴虚内热者慎用,临证务必详辨阴阳虚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