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1|回覆: 1

[醫藥臨床] 溫經湯治療手術後腹痛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28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科沖妊虛寒、瘀血阻滯證。馬元起認爲不管何種原因,比如腸黏連造成的腹痛、生氣著急造成的腹痛、受寒引起的痛經,只要見到小腹冷痛、婦女月經色暗有塊、脈弦細,即可以選用溫經湯。

韋某,女,41歲,2012年10月25日初診。訴腹脹,腹痛10年。患者於10年前出現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於當地醫院診斷爲急性闌尾炎,並行闌尾切除術。術後失於調養,加之受涼,未及時排氣排便,之後經常出現腹部脹痛,小腹冷痛,尤其著涼、食生冷後加重,平時怕涼喜按。刻診下腹部脹滿、疼痛、喜按,舌質淡,苔白,脈弦細。

診斷:腹痛(下焦虛寒,瘀血阻滯)。

治法:溫經散寒,理氣活血。

方藥:吳茱萸6g,黨參10g,杭白芍10g,川芎10g,丹皮10g,肉桂6g,麥冬10g,乾薑6g,清半夏10g,炙甘草6g,當歸10g,阿膠(烊化)10g,枳殼15g。7劑。日1劑,水煎服,每日服2次。

2012年11月22日二診:患者訴服上方後腹脹痛明顯減輕。因患者病程日久,故予上方製成丸劑,久久服之。

按:此患者爲闌尾切除術後發生腹部脹痛,西醫考慮手術後引起的腸黏連所致,中醫考慮是手術損傷了經脈,誘發脈絡不通,血行不暢,引起腹脹、腹痛,或因氣滯而加重或因寒凝而痛增,選用溫經湯加枳殼正中病機,所以取效甚捷。

本方爲婦科調經的常用方,本證雖爲手術後腹部脹痛,馬元起認爲借溫經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之力,解腸黏連血瘀不通,寒凝氣滯之苦,正所謂異病同治之理是也。(劉玉清 天津市薊州區中醫醫院馬元起名中醫工作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陸交 發表於 2025-4-9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溫經湯治療術後腹痛之機理與臨證思辨】

溫經湯載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原治"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之沖任虛寒兼瘀血證。馬元起先生拓展經方應用範疇,以之治療術後腹痛,實得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真諦。本案辨證之精當,用藥之巧妙,頗值深究。

一、病機闡微
患者術後十年腹痛,呈現"小腹冷痛、喜溫喜按、遇寒加重"之虛寒象,兼見"腹脹痛、脈弦細"之氣滯血瘀征。此乃手術金刃損傷脈絡,致氣血運行失暢,久則陽氣虧虛,寒凝血瘀。【諸病源候論】言:"金瘡愈後,血脈不通,令人攣急。"本案病機關鍵在"虛寒爲本,瘀滯爲標",與溫經湯"溫養沖任,活血祛瘀"之效高度契合。

二、方義解析
原方以吳茱萸、桂枝溫經散寒爲君;當歸、川芎、芍藥養血調肝爲臣;丹皮活血,阿膠、麥冬滋陰,人參、甘草益氣,半夏和胃共爲佐使。馬氏加枳殼15g尤具匠心,【藥品化義】謂其"專泄胃實,開導堅結",能增強行氣消脹之功。全方溫而不燥,補而不滯,活而不傷,正合【醫學心悟】"溫而通之"之旨。

三、臨證啟示
1. 異病同治之典範:雖非經帶之疾,然病機相同,故可移治術後腹痛。徐靈胎云:"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本案正是把握"虛寒瘀滯"之共性而取效。
2. 劑型轉換之妙:初以湯劑速攻其標,後改丸劑緩圖其本,暗合【內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無毒治病,十去其九"之訓。
3. 現代機理探討:現代研究顯示,溫經湯可改善微循環、調節前列腺素水平,其抗炎、解痙作用或爲治療腸粘連提供科學依據。

結語:經方運用貴在把握病機本質。馬氏此案啟示後學,臨證當以病機爲綱,不拘表象,方能在繼承中創新發展。然需注意,溫經湯性偏溫燥,陰虛內熱者慎用,臨證務必詳辨陰陽虛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