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博物馆|看展览(ID:atmuseum) 转载请联系以上公号 壹东晋,周𫖮(音椅)府邸。 周𫖮是当时跟随司马氏皇室渡江的大臣,东晋朝廷里的大V之一,他的各种社交媒体上,都是一些被现代人称作“直言进谏”兼表达自己谦虚谨慎的内容。 在当时,上至朝臣,下至百姓,几乎都是周𫖮的粉丝。因此,他举办的宴会,自然是冲筹交错,热闹非凡。 一溜的达官显贵,并入不了周𫖮的眼,吸引他注意的,反而是一位年仅十三岁、看似毫不起眼的孩子。 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纯粹是靠着家族的门第,靠着家族在东晋朝廷里的势力,才能来参加此次宴会。 但周𫖮一见到这个孩子,内心便澎湃了。 心里OS:别看他现在蔫头蔫脑连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以我为官多年阅人无数的眼光来看,他将来一定会声名大噪! 正说着,周𫖮家的服务员端上了此次宴会中最为名贵的一道菜——牛心炙,也就是烤牛心肉,请主人呈给最尊贵的客人吃第一口。 正在满堂的宾客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自己能被大V翻牌子的时候,周𫖮一边说话,一边夹了第一块牛心炙到那位小朋友碗里: “小王同学别怕哈!就像叔叔说的那样,你将来一定成大器,来,吃点牛心炙!” 众人哗然。 自此,这位一看就有故事的小王同学成功被大V带飞,名扬天下。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王羲之。
王羲之
贰虽说那一口牛心炙让王羲之成功地扬名天下,但王羲之要的是建功立业、彪炳史册。于是,他还是走上了当时贵族子弟常走的道路——做官。 到了官场上,小王同志按官场的规矩,从一名六品的小公务员——秘书郎开始做起。 秘书郎隶属于秘书省。秘书省是中书省的分支机构,负责呈递尚书奏事、管理文书图籍、编撰国史等事务。像王羲之这样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子弟,常常以秘书郎这类官职入仕,事情不多,还能熟悉熟悉官场规矩,刷刷经验,好为以后升级打怪做准备。 对于热爱书法的王羲之来说,在秘书省工作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能够接触大量的珍贵文书图籍,近距离揣摩古代书法名品。 王羲之是三国书法家钟繇和汉末书法家张芝的脑残粉,曾评论古人书法:除了钟繇和张芝的字,别人写的字那还叫字吗?还能看吗? “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进了秘书省以后,王羲之在上班之余,就暗搓搓地寻找秘书省珍藏的钟繇、张芝作品,学习他心目中真正的汉字书法。
钟繇《荐季直表》拓本
▲钟繇《荐季直表》拓本 叁在秘书省工作三年之后,王羲之调动工作,进入会稽王司马昱的府第,担任会稽王友。 “友”相当于王府的高级顾问,不接受应聘,只能靠内推渠道入职。但是内推的标准更苛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品格白玉无瑕,杠杠地好! 第二,世家大族出身,配得上亲王的身份! 第三,满身的才气挡不住,呼呼地往外冒! 王羲之显然符合这几个条件,顺利入职会稽王府。 在担任会稽王友期间,他每天的任务就是陪着会稽王愉快玩耍,空闲时间也多,书法水平进展较快。同时,司马昱位高权重,有了王友这层关系,王羲之后来出任各种军政要职,就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了。 王羲之也确实很有才干,当王友没多长时间,就升任了征西将军庾亮的机要秘书——征西将军府长史。长史相当于征西将军府的二把手,比顾问性质的“王友”,权力不知要大多少。 在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王羲之的仕途也可谓平顺,从长史,到宁远将军兼江州刺史,再到护军将军,一路做到了右军将军,他的别号“王右军”即来源于这个官职。右军将军为禁军统帅之一,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 虽然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很高,但是在他担任军政要职期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作品。因为他太忙了——不是忙得没有时间练习书法,而是写的公文表章大部分涉及朝廷机密,属于“阅后即焚”的级别,今天的人们当然别想见到。 肆然而,在一路爬升的同时,王羲之对官场的厌恶也在逐渐加深。 有一次,王羲之与后来成为东晋名臣的谢安共同游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冶城。冶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冶炼作坊遗址,建在一座小土山上。两人登高望远,王羲之感慨道:你看这地形起伏,有许多小山包;现在的天下形势也是如此,我们应当积极防守,整顿军备,不能天天在朝中清谈了。 而谢安则轻蔑地反驳:你看那秦始皇任用商鞅,实干吧?不清谈吧?然后呢?秦朝经历两个皇帝就没啦! 王羲之受到心灵暴击1000点。 然而与来自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打击相比,来自谢安的打击还算轻的。 王羲之当大官的时候,东晋朝廷分为两派,一派的首领是殷浩,另一派的首领是桓温。最开始,他与殷浩的关系不错。 东晋小朝廷自渡江以来,一直怀有一个愿望,就是打回中原去,统一全中国!在这种愿望的感召和鼓舞之下,殷浩积极筹划北伐,希望自己能率兵实现打回中原的伟大理想,然后自己就成为东晋的功臣,子子孙孙永享荣华富贵。 然而王羲之在军界任职多年,了解军队的情况,认为现在并不是北伐的好时机,劝了殷浩几次,殷浩不听,执意在公元352年和353年两次北伐。没想到,第一次北伐出征仪式上,殷浩从马上掉了下来;第二次北伐,又遇上将领叛变。总之,两次北伐都失败了。 王羲之受到心灵暴击10000点,那篇著名的《兰亭集序》便在两次北伐的间隙横空出世。结合北伐失败的背景,我们对作品中体现的那种深沉的感慨,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
▲《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 更糟心的事情还在后头。 在朝中,殷浩桓温两派势力互相看不顺眼,经常打嘴仗。王羲之见状,非常有责任感地去劝说殷浩:你们俩不能总是吵架呀,你俩吵架倒是痛快,可国家怎么办?朝政不就乱成一锅粥了吗? 殷浩觉得有道理,就想找机会弥合与桓温的关系。正巧这时桓温家里的仆人也送来一封信,是桓温写来的。信中,桓温深情回忆了两人过去的友谊,打算不计前嫌,从此与殷浩携手,共同促进东晋的发展。 殷浩大喜,立即写了一封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的回信。写好信,封装完毕,又担心信里有病句错别字,便拆开来重新检查再封好;再封好之后,又担心信里哪句话写得太冲了得罪桓温,继续拆开看又封好……这样拆拆封封,鼓捣了十多次。 最后,殷浩终于觉得信完美无缺,派人把信送走了。然而他返回家中,突然发现那封完美的信静静地躺在桌子上,刚才派人送走的,只是一个空信封…… 再说桓温,满心欢喜地拆开殷浩的回信,心想真心一定能换来真心,结果一看信封里:空的?!再一抖:确实是空的?! 桓温心里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老子写了那么多话,真心实意想和你好,你这什么意思?对我无话可说?再也不想和我说话?罢了罢了,老子发誓,从今往后,跟你死磕到底! 果然,两年以后,殷浩被贬官了。 听闻此事的王羲之,结合他与殷浩共事的经历,认识到殷浩真的没有什么才能,受到心灵暴击50000点。 伍桓温与殷浩的死磕最终以桓温的胜利而告终。与殷浩交好的王羲之遂辞去官职,自此寄情山水之间。 辞官之前,王羲之在父母墓前发了重誓,坚决不再入仕,甚至特地交代诸子,自己死后如果朝廷赠官,也要拒绝不受。 辞官之后的王羲之从此寄情山水,抒发真性情,成为一名书法家,在各种事情上各种挥洒笔墨,书写了无数风流蕴藉、百看不厌的书法作品。
《奉橘帖》
▲ 《奉橘帖》 随信送上300个橘子,请查收。 由于没到霜降,橘子也不能多摘了。
《快雪时晴帖》
▲ 《快雪时晴帖》 老张,雪后天气放晴,感觉特别好。 你身体怎么样? 办的那件事没有结果,我心里有点郁闷,不说了。
《何如帖》
▲ 《何如帖》 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前几天着凉了不太舒服, 你问的那件事改天再说。
《姨母帖》
▲ 《姨母帖》 我的姨母怎么突然就去世了? 伤心伤心! 这几天都没法正常做事了。
《初月帖》
▲ 《初月帖》 一直想给你写信, 但始终没有邮差,没法寄信 ,所以耽搁到现在。 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 心里十分感激。 您近来身体还好吧? 我却突然生病,身心憔悴。 …… 在58岁的那一年,王羲之去世了。死后,朝廷希望追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王羲之的几个儿子遵从父亲生前的愿望,对朝廷的封官坚决不接受。 自此,王羲之与东晋朝廷的恩怨,终于有了一个了断。而在世人眼中,王羲之也从一个政治家渐渐地转变成一位潇洒率意的书法家。他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就,最终也被他那精妙绝伦的书法掩盖。 王羲之自己更没有想到,从此以后,会有很多很多人,想要成为“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