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博物館|看展覽(ID:atmuseum) 轉載請聯繫以上公號 壹東晉,周顗(音椅)府邸。 周顗是當時跟隨司馬氏皇室渡江的大臣,東晉朝廷里的大V之一,他的各種社交媒體上,都是一些被現代人稱作『直言進諫』兼表達自己謙虛謹慎的內容。 在當時,上至朝臣,下至百姓,幾乎都是周顗的粉絲。因此,他舉辦的宴會,自然是沖籌交錯,熱鬧非凡。 一溜的達官顯貴,併入不了周顗的眼,吸引他注意的,反而是一位年僅十三歲、看似毫不起眼的孩子。 他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純粹是靠着家族的門第,靠着家族在東晉朝廷里的勢力,才能來參加此次宴會。 但周顗一見到這個孩子,內心便澎湃了。 心裡OS:別看他現在蔫頭蔫腦連句話都說不出來,但是以我為官多年閱人無數的眼光來看,他將來一定會聲名大噪! 正說着,周顗家的服務員端上了此次宴會中最為名貴的一道菜——牛心炙,也就是烤牛心肉,請主人呈給最尊貴的客人吃第一口。 正在滿堂的賓客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自己能被大V翻牌子的時候,周顗一邊說話,一邊夾了第一塊牛心炙到那位小朋友碗裡: 『小王同學別怕哈!就像叔叔說的那樣,你將來一定成大器,來,吃點牛心炙!』 眾人譁然。 自此,這位一看就有故事的小王同學成功被大V帶飛,名揚天下。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王羲之。
王羲之
貳雖說那一口牛心炙讓王羲之成功地揚名天下,但王羲之要的是建功立業、彪炳史冊。於是,他還是走上了當時貴族子弟常走的道路——做官。 到了官場上,小王同志按官場的規矩,從一名六品的小公務員——秘書郎開始做起。 秘書郎隸屬於秘書省。秘書省是中書省的分支機構,負責呈遞尚書奏事、管理文書圖籍、編撰國史等事務。像王羲之這樣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子弟,常常以秘書郎這類官職入仕,事情不多,還能熟悉熟悉官場規矩,刷刷經驗,好為以後升級打怪做準備。 對於熱愛書法的王羲之來說,在秘書省工作還有另外一個好處:能夠接觸大量的珍貴文書圖籍,近距離揣摩古代書法名品。 王羲之是三國書法家鍾繇和漢末書法家張芝的腦殘粉,曾評論古人書法:除了鍾繇和張芝的字,別人寫的字那還叫字嗎?還能看嗎? 『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 進了秘書省以後,王羲之在上班之餘,就暗搓搓地尋找秘書省珍藏的鐘繇、張芝作品,學習他心目中真正的漢字書法。
鍾繇【薦季直表】拓本
▲鍾繇【薦季直表】拓本 叄在秘書省工作三年之後,王羲之調動工作,進入會稽王司馬昱的府第,擔任會稽王友。 『友』相當於王府的高級顧問,不接受應聘,只能靠內推渠道入職。但是內推的標準更苛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品格白玉無瑕,槓槓地好! 第二,世家大族出身,配得上親王的身份! 第三,滿身的才氣擋不住,呼呼地往外冒! 王羲之顯然符合這幾個條件,順利入職會稽王府。 在擔任會稽王友期間,他每天的任務就是陪着會稽王愉快玩耍,空閒時間也多,書法水平進展較快。同時,司馬昱位高權重,有了王友這層關係,王羲之後來出任各種軍政要職,就是相對容易的事情了。 王羲之也確實很有才幹,當王友沒多長時間,就升任了征西將軍庾亮的機要秘書——征西將軍府長史。長史相當於征西將軍府的二把手,比顧問性質的『王友』,權力不知要大多少。 在之後的二三十年中,王羲之的仕途也可謂平順,從長史,到寧遠將軍兼江州刺史,再到護軍將軍,一路做到了右軍將軍,他的別號『王右軍』即來源於這個官職。右軍將軍為禁軍統帥之一,大概相當於今天的衛戍區司令。 雖然王羲之的書法水平很高,但是在他擔任軍政要職期間,幾乎沒有留下什麼作品。因為他太忙了——不是忙得沒有時間練習書法,而是寫的公文表章大部分涉及朝廷機密,屬於『閱後即焚』的級別,今天的人們當然別想見到。 肆然而,在一路爬升的同時,王羲之對官場的厭惡也在逐漸加深。 有一次,王羲之與後來成為東晉名臣的謝安共同遊覽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冶城。冶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冶煉作坊遺址,建在一座小土山上。兩人登高望遠,王羲之感慨道:你看這地形起伏,有許多小山包;現在的天下形勢也是如此,我們應當積極防守,整頓軍備,不能天天在朝中清談了。 而謝安則輕蔑地反駁:你看那秦始皇任用商鞅,實幹吧?不清談吧?然後呢?秦朝經歷兩個皇帝就沒啦! 王羲之受到心靈暴擊1000點。 然而與來自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的打擊相比,來自謝安的打擊還算輕的。 王羲之當大官的時候,東晉朝廷分為兩派,一派的首領是殷浩,另一派的首領是桓溫。最開始,他與殷浩的關係不錯。 東晉小朝廷自渡江以來,一直懷有一個願望,就是打回中原去,統一全中國!在這種願望的感召和鼓舞之下,殷浩積極籌劃北伐,希望自己能率兵實現打回中原的偉大理想,然後自己就成為東晉的功臣,子子孫孫永享榮華富貴。 然而王羲之在軍界任職多年,了解軍隊的情況,認為現在並不是北伐的好時機,勸了殷浩幾次,殷浩不聽,執意在公元352年和353年兩次北伐。沒想到,第一次北伐出征儀式上,殷浩從馬上掉了下來;第二次北伐,又遇上將領叛變。總之,兩次北伐都失敗了。 王羲之受到心靈暴擊10000點,那篇著名的【蘭亭集序】便在兩次北伐的間隙橫空出世。結合北伐失敗的背景,我們對作品中體現的那種深沉的感慨,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解。
【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唐馮承素摹本
▲【蘭亭集序】唐馮承素摹本 更糟心的事情還在後頭。 在朝中,殷浩桓溫兩派勢力互相看不順眼,經常打嘴仗。王羲之見狀,非常有責任感地去勸說殷浩:你們倆不能總是吵架呀,你倆吵架倒是痛快,可國家怎麼辦?朝政不就亂成一鍋粥了嗎? 殷浩覺得有道理,就想找機會彌合與桓溫的關係。正巧這時桓溫家裡的僕人也送來一封信,是桓溫寫來的。信中,桓溫深情回憶了兩人過去的友誼,打算不計前嫌,從此與殷浩攜手,共同促進東晉的發展。 殷浩大喜,立即寫了一封感情真摯、文筆優美的回信。寫好信,封裝完畢,又擔心信里有病句錯別字,便拆開來重新檢查再封好;再封好之後,又擔心信里哪句話寫得太沖了得罪桓溫,繼續拆開看又封好……這樣拆拆封封,鼓搗了十多次。 最後,殷浩終於覺得信完美無缺,派人把信送走了。然而他返回家中,突然發現那封完美的信靜靜地躺在桌子上,剛才派人送走的,只是一個空信封…… 再說桓溫,滿心歡喜地拆開殷浩的回信,心想真心一定能換來真心,結果一看信封里:空的?!再一抖:確實是空的?! 桓溫心裡一萬頭羊駝呼嘯而過:老子寫了那麼多話,真心實意想和你好,你這什麼意思?對我無話可說?再也不想和我說話?罷了罷了,老子發誓,從今往後,跟你死磕到底! 果然,兩年以後,殷浩被貶官了。 聽聞此事的王羲之,結合他與殷浩共事的經歷,認識到殷浩真的沒有什麼才能,受到心靈暴擊50000點。 伍桓溫與殷浩的死磕最終以桓溫的勝利而告終。與殷浩交好的王羲之遂辭去官職,自此寄情山水之間。 辭官之前,王羲之在父母墓前發了重誓,堅決不再入仕,甚至特地交代諸子,自己死後如果朝廷贈官,也要拒絕不受。 辭官之後的王羲之從此寄情山水,抒發真性情,成為一名書法家,在各種事情上各種揮灑筆墨,書寫了無數風流蘊藉、百看不厭的書法作品。
【奉橘帖】
▲ 【奉橘帖】 隨信送上300個橘子,請查收。 由於沒到霜降,橘子也不能多摘了。
【快雪時晴帖】
▲ 【快雪時晴帖】 老張,雪後天氣放晴,感覺特別好。 你身體怎麼樣? 辦的那件事沒有結果,我心裡有點鬱悶,不說了。
【何如帖】
▲ 【何如帖】 你最近身體怎麼樣? 我前幾天着涼了不太舒服, 你問的那件事改天再說。
【姨母帖】
▲ 【姨母帖】 我的姨母怎麼突然就去世了? 傷心傷心! 這幾天都沒法正常做事了。
【初月帖】
▲ 【初月帖】 一直想給你寫信, 但始終沒有郵差,沒法寄信 ,所以耽擱到現在。 昨天到達這裡,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來信, 心裡十分感激。 您近來身體還好吧? 我卻突然生病,身心憔悴。 …… 在58歲的那一年,王羲之去世了。死後,朝廷希望追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王羲之的幾個兒子遵從父親生前的願望,對朝廷的封官堅決不接受。 自此,王羲之與東晉朝廷的恩怨,終於有了一個了斷。而在世人眼中,王羲之也從一個政治家漸漸地轉變成一位瀟灑率意的書法家。他在仕途上取得的成就,最終也被他那精妙絕倫的書法掩蓋。 王羲之自己更沒有想到,從此以後,會有很多很多人,想要成為『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