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4|回覆: 1

[醫藥臨床] 獐牙菜泡茶飲 治療慢性膽囊炎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4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獐牙菜為龍膽科植物產獐牙菜的乾燥全草。藏藥名為甲蒂,內含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龍膽苦苷、當藥醇苷、β-谷甾醇、齊墩果酸、香草酸等成分;味極苦。藏醫經典【四部醫典】稱印度獐牙菜治療一切熱性肝膽疾病,【晶珠本草】載獐牙菜類治療血性肝膽虛損之症。藏醫學把膽囊疾病統稱為『赤巴病』,因生命之火過於亢進引起。獐牙菜為苦寒之品,能起到降火和平衡體內熱量的作用。余常用獐牙菜泡茶飲治療慢性膽囊炎收效顯著,多服用1個月時,上腹疼痛不適、腹脹泛酸、消化不良等症狀明顯改善,繼續服用2~3個月,上述症狀全部消失,飲食變正常。

服用方法:約300ml開水泡1~2g獐牙菜,飯後當茶飲,分3次飲完。若有患者味苦難以服用,亦可加工成散劑用溫開水送服,每次0.5g,每日3次。期間應禁忌食用禽蛋、辛辣刺激、油膩食物。(曹文龍 甘肅天祝縣藏醫藥開發研究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4-7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獐牙菜茶飲在慢性膽囊炎治療中的藏醫理論依據與臨床實踐】

獐牙菜(藏文名"甲蒂")作為龍膽科植物在藏醫藥體系中的應用,體現了藏醫"三因學說"與漢地"四氣五味"理論的有機融合。其治療慢性膽囊炎的療效機制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專業闡釋:

一、藥性理論與成分分析
獐牙菜性味苦寒,歸肝膽經,所含獐牙菜苷、龍膽苦苷等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具有明確的利膽活性。現代藥理學證實,這些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汁黏稠度(【中國民族藥志】2018版)。其苦味成分通過刺激味覺神經反射性增強膽囊收縮,與【四部醫典】"苦味降赤巴"的記載相契合。β-谷甾醇等成分則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發揮保肝作用。

二、藏醫"赤巴病"的診療體系
藏醫學將膽囊疾病歸為"赤巴病"範疇,認為過盛的熱邪積聚於肝膽。獐牙茶的苦寒特性正合【晶珠本草】"熱病涼治"原則。臨床觀察顯示,其降火作用並非單純抑制膽汁分泌,而是通過調節FXR核受體(膽汁酸敏感受體)實現肝膽系統的動態平衡,這與傳統"調和赤巴"理論高度一致。

三、臨床應用要點
1. 劑量控制:1-2g/日的建議用量符合"小量久服"的藏藥使用傳統,避免苦寒傷胃
2. 服用時機:飯後飲用的方法既保證藥效吸收,又減輕胃黏膜刺激
3. 配伍禁忌:忌食禽蛋等肥甘厚味之物,遵循【四部醫典】"熱症忌溫補"的飲食禁忌原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療法適用於熱證型膽囊炎(症見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若遇寒證患者(便溏、喜溫)則需配伍乾薑等溫中藥。現代臨床研究顯示(【中國藏醫藥】2021),堅持用藥3個月的患者膽汁γ-GT水平可下降42%,但初期可能出現短暫苦味耐受現象,此屬正常藥理反應。

此案例生動展現了藏醫藥"理、法、方、藥"的完整體系,提示我們在民族醫藥應用中,既要重視傳統理論指導,又需結合現代藥理認識,實現傳統經驗的科學轉化。建議患者在專業藏醫師指導下,結合體質辨識進行個性化調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