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7|回复: 0

[书法教程] 书法美学·唐楷的章法与品格(二)

[复制链接]
国画与书法 发表于 2018-7-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真卿的楷书,继欧阳询之后,是一千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我们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

一千多年来,唐代的楷书代替了之前的汉代隶书,成为书写汉字新的典范,也成为汉字世界中儿童开始书法入门最普遍的基本功。

作者:蒋勋

一般华人家庭,从学前幼童、小学生的年龄,就开始临摹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一千多年来,颜体字不输给欧体字,可以说是华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

其次,凡是华人居住的地区,不管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还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甚至欧美的唐人街,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汉字,满街招牌广告或碑匾的字体,也大多是颜真卿方正厚实的正楷。

欧体字并没有大量成为店贩招牌,文字书体广泛影响到民间生活的,无人能与颜真卿相比。只有日本较为不同,日本汉字书体受到王羲之线条飘逸流动的影响更大,是魏晋文人之风。在日本街头看到的招牌字体,王羲之字体可能比颜体楷书更多。

颜真卿的正楷,端正工整,饱满大气。习惯于他的正楷,临摹过太多石碑翻刻的颜体,一旦看到《祭侄文稿》,可能会非常不习惯。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收藏在台北故宫,是公认颜真卿传世墨迹书法最可靠的一件,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仅次于《兰亭序》。然而《兰亭序》真迹早已不在人间,传世的都是临摹复制版本。以真迹而论,“祭侄文稿”可以说是“天下行书第一”。

《祭侄文稿》是一篇文章的草稿,字体大大小小,涂改无数,一开始看可能觉得不够工整端正。但是正因为如此,真正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这样的审美体验,连书法家本人也无法再次重复,后来者的刻意“临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传世的《兰亭序》、《快雪时晴》都是王羲之死后近三百年才由书家临摹的作品。后世把临摹复制当成原作,附庸品味低俗的皇帝统治者,常常误导了书法美学的欣赏品质。

长期被临摹困住,一般俗世书匠也失去了对原创意义的理解,一旦面对最好的真迹,好比《祭侄文稿》,反而会不习惯,找不到欣赏的角度。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五十岁时书写的一篇祭文,一开始写年月日,--“维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接着,书写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官职,--“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书帖前面六行,像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像歌剧的序曲,缓缓述说主题,主题是叔父祭悼死去的侄子颜季明,——“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颜真卿在强烈的悲恸情绪中,努力控制自己,书法的线条平铺直叙,仿佛在储蓄力量,娓娓道来事件的缘由。

颜季明是颜真卿堂兄杲卿的儿子,是颜真卿特别疼爱的侄子。颜真卿是家族大排行的“第十三叔”。

颜季明还不到二十岁,却因为战乱被杀。季明还没有科考,也没有做官,由于为国殉难牺牲,朝廷追赠“赞善大夫”的官衔。

《兰亭序》的背景,是南朝文人春天饮酒赋诗的雅集;《祭侄文稿》的背景,则是安史之乱的国仇家恨,血泪斑斑。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年)安禄山兵变,大军势如破竹。唐玄宗出奔逃亡四川,太子在甘肃即位,大唐江山危在旦夕,只靠几位忠心重臣稳定社稷。

当时颜真卿守平原(今山东陵县),他的堂兄颜杲卿守在与敌人交锋第一线的常山(今河北正定县西南)。

常山孤城被安禄山大军包围,颜杲卿坚持不投降,阻挡了叛军南下,也缓解了大唐军队整军备战的时间。

拖延一段时间后,常山城还是被攻破,颜杲卿遭俘,不肯投降。敌军以杲卿爱子颜季明的性命威胁,颜杲卿破口大骂叛军,被拔去了舌头,也就是文天祥《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的由来。结果,杲卿父子都遭屠戮杀害,颜家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三十几人。

两年后,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寻找到侄子颜季明的尸骸,悲家国之痛,伤青春之逝,写下了这篇感人的《祭侄文稿》。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祭侄文稿》的第二段是充满感伤的回忆,家族里优秀的青年后辈,像美好珍贵的玉石,像庭院中芬芳的兰花,从小被认为是家族的骄傲,却不料生命才正要开始,却惨遭无情的屠戮残杀。

书法线条像一个单一弦乐器的独奏,忧伤却又美丽温暖的回想,仿佛沉溺在回忆中不愿醒来,不愿面对眼前悲惨的现实。

祭文随着颜真卿的情绪,进入悲愤痛苦的压抑,从“尔父常山作郡”开始,美丽的回忆破灭了,线条跳回现实,沉重而凄楚。

悲剧的高潮在孤城被攻破,书法出现最浓郁的顿挫,——“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被包围的孤城城门打破了,敌人凶恶残忍,父子都被俘虏,父亲不愿投降,眼睁睁看着亲生儿子被杀。

《祭侄文稿》第三段是乐章的高潮。“贼臣拥众不救”,圈改涂去,改为“贼臣不救”,可以想见两次重复中颜真卿对历史小人误事的咬牙切齿。只是小人无名无姓,似乎连可以悲愤抗争的对象都没有。

到了“父陷子死”,是全文笔墨最重的部分,颜真卿书法美学中沉着厚重、磅礡大气的力度也达于巅峰。

那是要见证历史的线条,没有刻在石碑上,只是手写的草稿,但是力透纸背,有不可撼动的庄严。

——“天不悔祸”,是对颜季明年轻生命遭遇惨死的伤逝;——“携尔首榇,及兹同还”,带回了季明的尸骸,一起回家;——“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好像还在怀念季明童年时被长辈抚摸的温暖,却已经是冰冷的尸体了。

——“震悼心颜”,笔画线条里都是老泪纵横的苍凉。

《祭侄文稿》最后一段的笔墨变化非常大,——“方俟远日”(等待有一天),也许战争结束了,可以为颜季明找一块墓地;——“卜尔幽宅”,好好安葬这早逝的生命。写到这里,颜真卿情绪的悲恸纠结,变成书法线条尖锐的高音,——“魂而有知”开始,笔触流动飞扬起来,与颜体正楷的方正稳重不同,线条似乎逼压出书写者心里的剧痛;——“无嗟久客”,不要在外漂荡太久啊,是最后对死者魂魄的一再叮咛。

结尾的“呜呼哀哉”,干笔飞白,轻细的墨色像一缕飞起的灰烟,仿佛书写也随魂魄而去。颜真卿书法美学的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祭侄文稿》是没有誊写以前的草稿,所以保留了涂改墨迹,也保留了第一次书写时颜真卿的情绪。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