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8|回覆: 1

[中醫理論] 中醫學家認為:這條『筋』越軟,人就越健康長壽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1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學家研究發現,人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

古代中醫學家通過內觀內證發現:人的筋之根就在腳部。治病要治根,養生也要調根。因此只拉身體的筋,而不把腳部的筋拉開,是治標不治本!

人的筋之根就在腳部

人的筋之根就在腳部

把腳部的筋拉軟,不僅能夠變的強壯,延年益壽,而且還能夠改善人不好的脾氣,因為,腳部的筋越硬,人的脾氣越容易暴躁。

中醫認為人壯全憑腳健,腳是健康總根!

『人壯全憑腳健』。中醫認為,腳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極為密切的關聯。

光在足底就有136個穴位反射區,分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各個器官,因此經常雙腳互打,等於在調理全身五臟六腑。

尤其在冬天,雙腳互打更是不可缺少,因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有很多老人通過雙腳互打後,發現比熱水泡腳還要實惠,打一次腳,勝過十次泡腳!

腳是人的健康總根,中醫認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很多人都在尋找治病養生的治根方法,殊不知拍腳就是治根的無上妙法。

人有四根,分別是『鼻根、乳根、耳根、腳根』。鼻根是人的苗之根,乳根是人的宗氣之根,耳根是人的神機之根,而腳根是人的精氣之根。

這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是人健康的總根。

腳部拉筋,簡單一招最有效

拉腳部的筋,不能用常規的拉筋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雙腳互相對拍。

方法:可以端坐着拍,也可以躺在床上做。

凹陷的腳面,也要拍打到。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夠用腳拍打,也可用左手拍打右腳腳底面,右手拍打左腳腳底面。

對拍的節奏,以每分鐘70次左右為宜,每天500次以上。

答疑:如何拍打?

坐着躺着都可以,雙腳互相擊打,腰部也會用力,這樣還可以鍛煉腰部肌肉,有很好的強腰補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木槌、木棍等拍打。生活中可以發現:有些人經常木槌、木棍等拍打腳部,這樣越拍,腳筋越硬,適得其反。

中醫認為雙腳互打,有十大好處

一、強身健身、延年益壽。

二、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

三、防治高血壓。

四、防治風濕關節炎。

五、防治腿腳麻木。

六、防治糖尿病。

七、防治感冒,祛寒暖身。

八、美容減肥。

九、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

十、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身心愉快。

堅持行此法,你會發現身體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強壯,年老的氣色好了、病痛少了!

人壯全憑腳健,腳是人的健康總根!學會雙腳互打這一招,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

雙腳互打時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時間及次數,累了放鬆一下再做。有病的人,不方便拍打,可借用外人力量拍打,治癒疾病的效率也非常高。特別是慢性病人,提升免疫力非常快。這麼簡單而有用的方法,一定要讓大家都受益!

呂服 發表於 2025-4-11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足筋柔韌與養生要義】

中醫學理中,足部素有"人之根本"的定位。【黃帝內經】明確記載:"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此論奠定了足部作為經絡樞紐的重要地位。所謂"筋軟則壽長"之說,實源於【靈樞·經筋】篇"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的經典論述。

考諸典籍,足部筋絡之柔韌確與健康密切相關。明代醫家張景岳在【類經】中特別指出:"足三陰三陽之筋皆起於足趾,上結於膝,故足筋柔則經氣暢。"現代解剖學亦證實,足底筋膜連接着跟骨與跖骨,其彈性直接影響步行姿勢與脊柱受力。傳統養生法強調"拉筋"當以足部為先,正合【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的導引要旨。

具體到養生實踐,足部互拍之法暗合"以動引靜"的導引原理。清代醫家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記載:"足心互擊,能引火歸原,其效甚於艾灼。"此法通過震動足少陰腎經要穴湧泉,確有激發經氣之效。但需注意三點要義:其一,力度當如【醫宗金鑒】所言"輕拍如雨打芭蕉";其二,頻率宜遵子午流注規律,晨起後、就寢前各施行百次;其三,需配合呼吸調息,擊打時呼氣,間歇時吸氣。

至於所傳"十益說",當辯證看待。考【諸病源候論】確有"摩挲足心令熱,可去百病"之說,然須明辨:治糖尿病當配合太溪穴按壓,調高血壓需兼推湧泉穴,治失眠應佐以三陰交按摩。若單純依賴足部拍打而忽略整體辨證,則恐陷入"執一法應萬病"的誤區。

今人養生尤當注意:足筋過軟者當輔以站樁固本,足弓塌陷者需配合五禽戲虎式,冬季施行應遵循【遵生八箋】"先浴足令溫"的古訓。記住【養生延命錄】的告誡:"養樹護根,養人護足",但更要明白"上工治未病"的真諦在於整體調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