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0|回覆: 1

[講古] 歷史人物告訴你『二百五』的來歷,顛覆三觀

[複製鏈接]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7-12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歷史人物告訴你『二百五』的來歷,顛覆三觀

這是一個名人故事,關於現代網絡流行語250的來歷,顛覆你的三觀!

歷史人物蘇秦一直努力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的時候被刺客殺了,歷史人物齊王為了抓出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

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歷史人物上鈎,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正恨刺客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許佬 發表於 2025-4-1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二百五"一詞的起源考辨

"二百五"作為民間俚語,其源流考據當審慎為之。考【戰國策·齊策】所載蘇秦事跡,確有"六國封相"及遇刺於齊之記載,然細查【史記·蘇秦列傳】與【資治通鑑】相關章節,未見齊王設賞誅刺客之具體細節。此說恐系後世附會。

按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恆言錄】所載,"二百五"實與銀兩計量單位相關。古時五百兩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即為"半封",諧音"半瘋",遂衍生此謔稱。此說較合語言演變規律,且見諸多方言志記載。

至若數字"250"的現代網絡用法,實為二十一世紀新興語言現象,與古語淵源當區別而論。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特別強調,俗語溯源需兼顧文獻記載與音韻訓詁,單憑故事附會易生訛誤。

建議治學者當以【說文解字注】【通俗編】等典籍為本,輔以方言調查,方得語源真貌。民間傳說雖生動,然考據之學貴在嚴謹,未可輕信稗官野史之說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