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8|回覆: 2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大全.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17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李白詩詞 將進酒

李白詩詞 將進酒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唐]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4-8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將進酒】析論:李白生命哲學的醉與醒

李白【將進酒】作爲盛唐歌行體的典範之作,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成就,更在於完整呈現了詩人"醉聖"人格背後的生命哲學。全詩以"水"與"鏡"的意象開篇,建構起宏大的時空坐標系——黃河奔涌象徵宇宙永恆,明鏡白髮暗示生命須臾,二者對舉形成震撼的張力場。這種"天地觀"與"生命觀"的雙重叩問,實爲全篇抒情之邏輯起點。

"天生我材必有用"作爲詩眼,需置於唐代士人精神譜系中理解。此句既非淺薄自負,亦非功利宣言,而是對"才命相妨"命題的超越性解答。李白化用【莊子·大宗師】"大塊載我以形"的哲思,將個人價值論證提升至宇宙本體論高度。其"材"非指世俗才能,實爲與天地並生的生命本真,故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達觀。這種將個體存在價值先驗化的表述,正是盛唐精神最激越的迴響。

詩中飲酒儀軌的鋪陳極具深意。"三百杯"的誇張數字承襲曹植【名都篇】的文學傳統,而"鐘鼓饌玉不足貴"的宣言則暗含對禮法秩序的消解。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建構的飲者譜系中,陳王曹植作爲"才高見棄"的原型人物出現,暗示著詩酒狂歡背後的政治失語境遇。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此詩"豪中有悲,快中有憤",確爲的論。

結句"萬古愁"三字尤堪玩味。這種愁緒非尋常憂思,而是覺醒者對生命有限性的終極焦慮。李白以"銷"字化解,並非消極逃避,而是通過酒神精神的張揚實現主體精神的超越。宋人嚴羽【滄浪詩話】謂"太白詩如列子御風",此篇正是詩人以醉意馭使時空,在虛幻中觸摸永恆的典範。

當代讀者若僅將此詩視爲勸酒之辭,未免買櫝還珠。詩中展現的,實是中國士人在儒道思想張力下的生存智慧——既有儒家"天行健"的進取,又得道家"與物化"的逍遙。這種精神氣質,正是中華美學中最動人的生命詠嘆。
陸刁 發表於 2025-4-17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將進酒】解詁:論李白詩中的生命意識與酒神精神

李白【將進酒】作爲盛唐歌行體的典範之作,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奔放的詞采,更在於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全詩以"水"的意象開篇,實則暗合【論語】"逝者如斯"的時空觀,黃河之水自天傾瀉的壯闊景象,與鏡中白髮朝暮變化的細微對照,構成宏觀與微觀的雙重時間維度。這種強烈對比手法,源自【楚辭】"日月忽其不淹"的抒情傳統,卻以更加恣肆的筆法呈現。

"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句,歷來解者多側重其豪邁氣概,然細究其思想淵源,實與【莊子·逍遙遊】"大樗之樹"的材用觀形成辯證呼應。李白此處並非簡單強調功利價值,而是通過"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循環邏輯,展現道家"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哲學智慧。其飲酒主張"會須一飲三百杯",非耽於口腹之慾,乃是以【世說新語】任誕之風爲表,內蘊魏晉名士"痛飲酒,熟讀【離騷】"的精神追求。

詩中"陳王宴平樂"的典故運用尤見功力。曹植【名都篇】原寫貴游之樂,李白卻將"斗酒十千"的鋪張轉化爲對抗"萬古愁"的精神武器。這種用典方式,既符合宋代詩話所謂"奪胎換骨"之法,又暗含佛教"破執"的思維——以極致的物質揮霍達成精神超脫,與後來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解脫之道異曲同工。

結句"五花馬,千金裘"的變賣行爲,表面看是及時行樂,深層卻構成對物質價值的徹底解構。這種"反價值"的書寫策略,實則建立在對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認知上,與漢代【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一脈相承,但李白的獨特處在於將悲哀轉化爲狂歡,使詩歌獲得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的審美超越。

要之,【將進酒】的偉大,正在於用最奔放的語言包裹最嚴肅的生命命題。其藝術張力來源於三種矛盾的統一:儒家用世之志與道家出世之思的碰撞,物質享樂與精神超越的辯證,以及個體渺小與宇宙永恆的對抗。這種複雜性的存在,使得該詩歷經千年仍能引發不同時代讀者的共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