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厭學情緒,而大多數的家長把錯誤歸咎於學校生活中:枯燥的課堂,嚴肅的老師,玩鬧不務正業的同伴,不良的教育制度,冗重的學業…… 可是卻忽視了,其實家庭教育才是大多數孩子厭學的根源,以下這三種家庭教育方式你認同嗎?
家庭教育才是大多數孩子厭學的根源
(一)獎懲制度的濫用獎勵與懲罰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並使他們感到焦慮。當學習的動力不再是內在的興趣,而變成外在的獎勵…… 很多家長習慣用獎懲制度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孩子考好了,獎勵孩子一個iPAD,帶孩子去遊樂場;考不好,就不許孩子看電視玩遊戲。
物質獎勵是非常脆弱的
這種制度真的有效嗎? 父母的意志無非是讓孩子體驗到差距,考得好和考的不好是有區別待遇的……然而孩子往往變得功利,在這種獎懲制度中,父母的愛消失了…… 有的父母並沒有這樣要求,而是在孩子學習有了進步以後突然提出意外的驚喜。小編不贊成使用獎勵並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時候去欣賞和鼓勵他,只是不要試圖去用一種『獎勵制度』去操縱孩子的行為。 在漫長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物質獎勵是非常脆弱的,內心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 (二)不公平的對比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以此激勵他們的成長。 其實,家長都沒有想到,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更加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讓孩子在學習中倍感壓力,很容易氣餒從而厭惡學習,結果使家庭教育進入『惡性循環』。 處處拿孩子與別人家的比,不如讓孩子和自己比。拿他的今天與昨天相比,仔細找出他的進步。如,從孩子不主動上學到主動去;從回家不主動看書到主動看一頁書...... 珍惜孩子一點點的進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感覺自己是有無限希望的。那時,他才會努力去爭取大一點的進步和成績,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擁有真正的學習動力和自強精神。
珍惜孩子一點點的進步
(三)你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學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習的能力並不獨立在生活能力之外。 孩子的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學校生活的主要內容。回到家裡,孩子需要豐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裡的感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羽翼蒙蔽了真正的社會。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讓他做他應該負責的家庭責任。 如果孩子的學習變差,問題並不在浪費時間於生活中,而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家庭教育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