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2010-03-25朱子彥文匯報
■目前國內所藏的家譜,宋代的極為罕見。大多數圖書館所藏的家譜多為清代或民國,能存留明代的家譜已屬不易。
■一些出身寒微的庶族往往追遠冒祖,偽造譜牒、篡改源流,藉以提高自己的社會身份,導致私人所撰家譜多有失實之處。
2月9號,復旦大學『曹操墓人類基因調查的歷史學研究』課題組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認同了筆者在2月5日【文匯報】上提出的『曹操並非夏侯氏後裔』的觀點。同時,該課題組提出,要以上海圖書館現存的曹氏家譜為依據,繼續尋找曹操後裔,並言之鑿鑿地稱,調查目標已經鎖定,甚至還畫出了曹氏後裔的『遷移地圖』。那麼,依靠曹氏族譜果真就可以找到曹操的後人嗎?對此,筆者仍不敢苟同,並作如下分析:
一、易代後曹魏宗室枝葉凋零,淪為庶族
關於曹姓,可以從【史記•管蔡世家】中找到它的起源,『曹叔振鐸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紂,封叔振鐸於曹』。誕生於西周的曹國(今山東定陶一帶)於公元前487年為宋國所滅,其族人遂流徙於各地。至東漢末,曹姓已是枝分派衍,單單見之於【後漢書】、【三國志】的曹姓,除曹操一族外就有曹充、曹眾、曹全、曹朔、曹節、曹破石、曹豐生、曹褒、曹豹、曹宏、曹不興等,然我們已不知他們中的哪一支才是曹叔振鐸的後裔。
東漢以治經起家的高門世宦自詡為『清流』,而將宦官出身的士人視為『濁流』,因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桓帝的中常侍,故曹操屬於濁流,被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紹斥為『贅閹遺丑』。儘管曹操最終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權,但曹氏家族的宦官出身仍是他們無法擺脫的陰影。在重門第、講血統的時代,他們雖貴為皇族,卻為衣冠望族所不齒,陳寅恪先生在【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中指出:『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是不同的,不同處是河內司馬氏為地方上的豪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譙縣操則出身非儒家的寒族,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氏兩姓的勝敗問題,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的寒族的勝敗問題。』(見【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魏晉鼎革之際,曹魏皇帝被司馬氏廢弒,宗室慘遭屠戮。陳壽著【三國志】,將曹魏王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合為【三少帝紀】,齊王曹芳被司馬師所廢;高貴鄉公曹髦對司馬昭專權忍無可忍,嘗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結果為司馬昭所殺;唯有陳留王曹奐,將皇位禪讓於司馬炎,才得以善終,然其後世也不知所終。嘉平元年,司馬懿以太尉王浚謀立曹操之子楚王彪為由,迫其自殺。在著名的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不僅誅滅曹爽三族,而且『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晉書•宣帝紀】)
曹氏宗室在經歷司馬氏的血腥鎮壓和清洗之後,不僅枝葉凋零,而且也迅速淪為庶門細族。筆者查閱了兩晉至唐代的史乘、筆記,均未見有曹姓擔任高官顯宦的記載。至唐代,儘管武則天拓寬了士族的範疇,然曹氏家族卻無一人在朝中任五品以上官職,故仍然無法躋身於士族階層。
二、溯祖追宗,譜牒難作依據
雖然在中國古代,譜牒的歷史源遠流長,但大多早已散佚。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譜書,儘管洋洋大觀,但由於其時戰亂頻仍,給包括譜牒在內的圖書帶來巨大災難。公元554年,西魏兵攻破江陵,梁元帝將亡國之恨都發泄在圖書上,在出降之前,將十四萬卷典籍付之一炬,致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譜大都毀於戰火。隋唐五代家譜的原貌至今亦難尋覓,唐代家譜只能從有關文獻和敦煌石窟保存的殘碑中略略窺知一二。目前國內所藏的家譜,宋代的極為罕見。大多數圖書館所藏的家譜多為清代或民國,能存留明代的家譜已屬不易。
據筆者所悉,目前國內現存的曹氏族譜主要收藏於上海和安徽兩地,其中上海的曹氏族譜,皆奉曹彬為始祖(2月23日【文匯報】綜合新聞版【靠族譜覓曹氏後裔?不靠譜】已作介紹),而收藏於安徽徽州的曹氏族譜則奉唐末人曹全晸為始祖。【安徽績溪縣旺川曹氏宗譜】載:『曹氏歷漢及唐,子孫蕃延散處四方,其遠而難知者不可悉述,至若先世卜居山東青州,自全晸公命其子翊公剿寇於歙,是為徽州始遷之祖。』曹全晸系唐末天平節度使,在與黃巢農民軍作戰中被殺,因新舊唐書俱無其傳,僅【資治通鑑】卷254有簡略記載,故其家世已不可考。
在研究曹氏家譜時,我們還須特別注意賜姓、改姓、偽造譜牒的現象。所謂賜姓,最常見的是皇帝將已姓賜予有功之臣。儘管臣子接受賜姓有數典忘祖之嫌,但能與皇家同姓乃是無尚之榮。如劉邦建立西漢時,齊人婁敬力排眾議,說服劉邦定都長安,從而奠定漢家數百年基業,劉邦遂賜其劉姓。又如民族英雄鄭成功,原名鄭森,後被南明隆武帝賜姓朱,易名成功,故後人稱他為『國姓爺』。
歷史上改姓現象也極為常見,不僅庶民百姓可能改姓,即便是帝王之家,改姓亦是屢見不鮮。如隋文帝楊堅原姓普六茹;唐高祖李淵,其本源出於塞外夷狄的大野氏,後改姓李氏,登上九五之位後,又把其始祖上溯到周代的李耳(即老子)。五代後唐廢帝李從珂原姓王;南唐烈祖李昪原姓徐,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曹操時代,距今已近兩千年,其中曆經多少朝代更迭、滄桑變遷,誰又能保證魏武子孫不更姓易名呢?
由于姓氏譜牒深受門閥士族的重視,故一些出身寒微的庶族往往追遠冒祖,偽造譜牒、篡改源流,藉以提高自己的社會身份,導致私人所撰家譜多有失實之處。唐人顏師古曰:『私譜之文,出於閭巷,家自為說,事非經典。苟引先賢,妄相假託,無所取信,寧足據乎?』(【漢書•眭弘傳】顏師古注)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兩種現象足以混淆家譜真偽,一是同姓間的通譜,二是異姓間的認領養子。同姓通譜之例頗多。如唐代李崇德系趙郡老牌士族,而李義府出自寒門。李義府在武則天時期權勢熏天,李崇德便主動與李義府『敘昭穆』。後來李義府失勢遭貶,李崇德立即翻臉,將李義府之名從宗譜里剔除。
不僅同姓攀附,異姓聯宗之事亦很多。如武則天的面首馮小寶,原系賣藥的小販,後因得到武則天的寵幸,改名為薛懷義。因其非士族出身,武則天特命他與太平公主的夫婿薛紹合族,又令薛紹以季父事之。異姓聯宗與認領養子大有關係,如安祿山有養子數百人;唐末強藩李克用有養子數十人,均冒姓為李;明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張獻忠亦各有養子十餘人。託附既濫和異姓聯宗使本已混淆的氏族源流更加渺不可測,同時也使姓氏譜牒愈發真偽難辨了。而從曹操父曹嵩及魏明帝子曹芳均為他人養子的經歷來看,相沿成習的養子之風對曹氏家族影響頗深,這為我們尋求曹操後裔增加了極大的難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