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68|回覆: 0

[中醫理論] 用中醫理論解釋"元氣虧損"爲什麼是身體生病的根本原因!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22 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用中醫理論解釋"元氣虧損"爲什麼是身體生病的根本原因

用中醫理論解釋"元氣虧損"爲什麼是身體生病的根本原因

中醫理論認爲元氣虧損是身體生病的最根本的原因,很多體虛者、老年人、體弱多病者、精力不足上班族、久坐人群、亞健康人群,不懂元氣和養生的重要性,長期勞累,元氣流失,身體不堪重負,各種病接踵而來。

一次感冒就會引來糖尿病,一次失眠引起高血壓,一塊西瓜引來上吐下瀉……

何謂元氣?在中醫理論的解釋中,元氣只是虛無縹緲的概念,還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存在?

【黃帝內經】開篇即講『上古天真』,何謂天真?古賢認爲,所謂天真即老天賦予事物的天然性質或本來面目,上古醫家引申爲得以維持人體生命的真氣、元氣。

比如,人參秉中和正氣,甘溫大補,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絕之生氣。在中醫理論中,天真是一種正氣,是生命的純粹狀態,我們離不開天真而存活。中醫重視元氣,認爲元氣是健康的根本。

元氣源自先天,斂藏於腎精之中,平時會緩緩釋放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壽命。若元氣迅速大量釋放,我們會有痛快舒暢感。

比如,運動超過極限後的充滿活力感等,這都是元氣發動並通行周身經脈的反應。以暫時的快感來換取元氣的過度釋放,殊爲不智。

關元穴又名丹田,爲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能培固腎陽,壯益宗筋。臍爲先天之根蒂,內通元氣。

腎爲先天之本、元氣之根,內藏相火,主生長、發育、生殖。善養生者,需重視養腎。

天地陽氣生長化收藏,以冬爲藏,應之於腎。

推之,每天都有陽氣的升降浮沉,夜半陽氣收藏,以應一年之冬天,亦與腎相應,故晚上養腎最好。以夏曆月來看,月晦時陽氣最爲收斂,應之於腎,故月晦需養腎。

元氣是易耗品,在這樣一個浮躁喧囂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一定要重視保養自己的元氣。

要禁得住財色名利的誘惑,遠離毒品、香菸,清淡飲食(過咸、過辣、臭豆腐、腐乳等都是暗耗元氣的食物),按時睡眠,勿過思慮,房事適度,遠離怨恨惱怒煩憂愁,養得一身浩然正氣,則元氣不損。

保元氣是養生護命的根本

凡是刺激性的食物都可能調動人體元氣。生病時需扶足正氣以祛除邪氣,因此適當服些湯藥,或者針灸,可以調動元氣,促進康復,這是有益的事情。

但平時無病時不建議濫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妄耗元氣,甚至可能形成上癮,影響身體健康。適可而止,而不可過度過量。

中醫理論研究發現,人的身體有一套產熱系統,既可維持生命,又能祛除病邪,可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出來。

現代社會,虛浮無根,人易於動,頗難於靜。不知持養,以動爲樂。心過動則煩憂惶躁,相火不位;身過動則消耗元氣,正虛邪戀。心能靜則怡然自安,身能靜則元氣堅固。

養生,就是養元氣,讓元氣不隨喜樂而妄動,亦不欲過勞而耗之。如此則能無病而長壽。即使有病之人,按此法養生亦有助於速愈。

治病首在保護元氣

治病首在保命

各種治療法,元氣不損且病情康復的,是最上等;元氣稍損而康復的,是中上;元氣損傷但能好轉的,屬中等;元氣大損但病反加重的,是最下等療法。

百病皆生於元氣不足或不通,而用灸最能調理元氣。人身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因此可用十二經原穴調理五臟六腑的病症。

治雜病,先護脾胃中焦

治療雜病的過程中,先需顧護脾胃中焦,這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可傷,病是否好治,先看中焦元氣是否虛弱。

若外感風寒愈後,一定要調理一下脾胃,使中氣健旺,則生機煥然,方保無虞。

臨床上我發現不少高血壓病人其脈沉軟或沉澀,且經常服降壓西藥。寸口脈動顯示的是全身元氣運動的狀態,脈浮大是元氣充分發動的反應,而脈沉澀是元氣不足,鼓動無力的反應。

若元氣不足而見血壓升高,其本應是正虛於下,故不可強力降壓,而需以扶元固本爲主。否則,濫服降壓藥,恐怕元氣漸虛,其病漸重。

如何爲自己補充元氣?

元氣源自先天腎精,難以補充,能不過泄就是補。減少元氣過度消耗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按時睡眠、心態詳和、遠離怨恨惱怒煩及貪瞋痴、飲食清淡、修身養心、提高道德操守等等。

元氣爲壽命之本,健康之根,若元氣虛敗,則根本動搖。凡猝然死亡,或百病由生,或壽命將盡,或久治乏功,歸根到底都是元氣之不足。

元氣源自先天腎精,易耗難復,且多損自後天,身心不修、道德淪喪是爲損害元氣的首因。元氣若虧,縱良醫國手亦回天乏術,只能調養脾胃,以冀扶起後天之本,略可緩解病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