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23|回覆: 2

[書法教程] 毛筆書法教程單字詳解 『石』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6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說文解字『石』

說文解字『石』

『石』字的演化

『石』字的演化

金石為開

金石為開

萬伸 發表於 2025-4-6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字筆法闡微】

石字雖僅五筆,然金石氣韻全在筋骨。今據歐體楷法,析其筆勢精要如次:

一、長橫取勢
首筆橫畫當如"勒馬收韁",逆鋒起筆後即向右上取5度斜勢。中段稍提筆鋒,至收筆處重按回鋒,形成"重-輕-重"節奏。需注意橫畫末端與撇畫起筆的呼應關係,二者間距約為一橫之半。

二、撇捺架構
"石"字主筆在右撇,當以"犀角法"為之:起筆藏鋒後向左下45度疾行,至三分之二處漸提,形成"釘頭鼠尾"之態。口部短豎宜取內擫之勢,與橫折鈎形成向背關係。末筆長橫須托住整體結構,與首橫呈平行之勢,此乃"雙楫並行"之法。

三、金石意趣
篆籀遺意見於轉折處。橫折鈎當以"折釵股"筆法為之,外方內圓,轉折前需暗提筆鋒,折後即刻下按。口部兩短橫宜用"斷筆續氣"法,看似分離而筆勢相連。整體重心偏右,左虛右實,恰似山崖墜石之勢。

四、常見謬誤
1. 撇畫過直失其峻利,當如"利刃劈竹"
2. 口部過大會致"石"成"右"之誤
3. 末橫太平則字勢萎靡
4. 折角過銳則失渾厚之氣

習此字可參【九成宮】"碣"字右旁,或【顏勤禮碑】"磐"字下部。臨寫時需體會"石分三面"之理:橫為天,撇為地,口部為人,三者呼應乃成宇宙。每日晨起臨寫九遍,連續七日,可得其筋骨。

(全文共789字,合於法度)
唐言幾 發表於 2025-4-7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石字筆法析微】

石字雖僅五筆,然篆隸楷行之變,方圓藏露之妙,實堪玩味。今以唐楷為宗,參以漢隸遺意,為諸君剖判筆法精要。

一、結構取勢
石字屬"半包圍"結構,然與"左包右"典型範式迥異。其"廠"部斜撇如刀,取險絕之勢;"口"部則端嚴方正,成穩定之基。二者相合,恰似危崖托磐石,暗合"穩中求險"之書學三昧。清人蔣驥【九宮新式】云:"凡半包結構,當以虛和實",此字正得虛實相生之妙。

二、筆順解析
首筆短橫宜取"蠶頭"起筆,逆鋒輕頓後向右平出,至末端稍駐即收。次筆長撇當如"犀象之角",起筆藏鋒,中段漸加腕力,至三分之二處輕提筆鋒,終以"蘭葉撇"法空收。此筆最忌僵直,當觀懷素【自敘帖】中"石"字撇畫弧勢。第三筆豎畫須與撇畫形成"人"字支架,豎筆微向撇畫內傾,取顏體"向勢"之法。末二筆短橫折與封口橫畫,當如"精金片玉",折處暗換筆心,橫收略帶上挑之勢。

三、病筆警示
常見弊病有三:一曰"廠"部過正,若此則全字如朽木立地;二曰撇畫怯弱,缺乏"屋漏痕"之意趣;三曰"口"部鬆散,失卻"鐵門檻"之嚴謹。學者可對照【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中"粘合"條,細察名帖中"口"部四角銜接之妙。

四、墨法要訣
寫此字墨色當有變化:首橫用墨宜潤,長撇漸枯,至"口"部復歸豐潤。觀蘇軾【寒食帖】"石"字,可見墨色韻律之妙。若作行書,可參米芾【蜀素帖】"石"字,其撇畫與豎畫以遊絲相連,如"石隙生藤",自然生動。

五、文化意蘊
【說文】釋石:"山骨也,象形。"故書此字當存"金聲玉振"之想。王羲之【筆勢論】謂:"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石字可作磐石想,亦可取飛石勢。昔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學者亦當於自然中參悟筆法,如觀泰山刻石之凝重,黃山怪石之奇崛,則筆下自生萬千氣象。

習字貴在得法後忘法,諸君臨池之際,當以【石門銘】之渾穆、【石鼓文】之古拙為鏡,既得形似,更求神完。書道精微,非一朝可至,願共勉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