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孤獨
君子慎其獨
什麼是孤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林語堂先生曾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獨的小篆字形如上
獨的小篆字形如上,【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獨。犬相得而斗也。從犬,蜀聲。羊爲群,犬爲獨也。』在許慎的定義中,獨從犬,因犬好鬥,因此只得獨居,而羊性情溫順,因此相擁成群,這就是獨字從犬和群字從羊的來由。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提到『孤獨』一詞,常常給人以淒清之感,而孤與獨的區別在於,如果孤是一種被動的無奈,那麼獨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選擇。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意思是獨處能讓一個人變得出眾。的確,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獨處,能讓我們找回那個從沒來得及認識的世界和早已被忽略許久的自我。清代金石家張廷濟有這樣一幅對聯:『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朱晦翁即儒學大師朱熹,他喜歡花半天時間靜坐,這是他妙悟世間真諦的最佳狀態;歐陽子即歐陽修,他喜歡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讀書,在書中與古人私語,找回最真實的自己。不過要說最懂獨處之妙者,非李白莫屬。他在【月下獨酌】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花間飲酒,不需邀親朋共醉,一舉杯,明月爲伴;一低頭,清影相陪,別有一番樂趣,這便是廣漠人生里的點點詩意。豐富的安靜,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之一,而這樣的境界,唯有獨處時才能抵達。
獨處,有時更孕育著一個人的蛻變與綻放
獨處,有時更孕育著一個人的蛻變與綻放。『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韓非囚秦,【說難】【孤憤】』……縱觀歷史,許多文人賢士都是在極端的孤獨中創造了傳世之作,這樣的環境反而更能排除外在的干擾。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詞:『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寫的是自己被貶黃州,苦悶不已,一日深夜宴飲,三更時才歸來,家僮已鼾聲大作,敲門不應,便唯有獨自倚杖聽江聲。誰知,夜間江水的滾滾東流,卻讓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自我渺小如滄海之一粟,人生苦短如流水一去不返,而自己爲追逐虛名微利而煩惱,是何其可笑。獨處,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中國功夫里有一種修煉方式叫『閉關』,在功夫的世界裡,絕頂武學幾乎都是在獨處時被創造出來的。一代宗師葉問,最喜歡的就是獨自一人在家裡練樁,只有他與木樁相對,手與木樁的碰撞聲在寂靜的宅子裡迴響。就是在這樣獨處的空間,他悟出了攻守兼備、剛柔並濟的詠春拳。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才能從平凡中看到獨特,從麻亂中理出頭緒,從而在人生境界中有所突破,有所收穫。
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在獨處中,我們成就自己,而獨處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最考驗人的品德。【大學】有言:『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兩部儒家典籍都不約而同提及了一個君子之德——慎獨。這就是說,即便是獨處的時候,我們仍舊應當時刻恪守社會的道德以及內心的標準。這是一種氣度,是楊震面臨重金時,那鏗鏘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這也是一種信念,是許衡面對滿樹香梨時,那泰然自若的感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而一個人若能在獨處時安然自得,必能在熱鬧中淡然自若。因此,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復禮、誠意處世,做到敏於事而慎於言,那麼離慎獨的境界,也就不遠了;離君子之道,也就不遠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君子之德——慎獨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遊、歡娛、憂傷甚至懺悔的地方,如此,作爲獨立的人才有意義。因爲有了小千世界,當大千世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際,我們可以用清明的心靈來觀照;當舉世狂歡、眾樂成城之時,我們能夠超然地自省;當在外界受到挫折時,回到這個心靈的城堡,我們可以在裡面得到安慰;心靈的傷口復原,然後再一次比以前更好地出發。這個真正獨立的精神世界,正是人生如此多元而豐富的原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