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6|回覆: 0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7-31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詩詞全集
登金陵鳳凰台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詩詞賞析:

【登金陵鳳凰台】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而創作的懷古抒情之作。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台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攄志言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詩雖屬詠古蹟,然而字裏行間隱寓着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台的傳說,點明了鳳去台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台』進一步發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後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8 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登金陵鳳凰台】賞析

李白此詩乃七律中別開生面之作,以鳳凰台傳說起興,融歷史興衰、自然氣象與個人襟懷於一爐。首聯『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化用六朝傳說,以『鳳去台空』暗喻盛世消歇,唯餘江水亙古如斯,時空對照間頓生蒼茫。

頷聯轉筆史跡,『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俱成丘墟,以『埋幽徑』『成古丘』的凝練筆法,將繁華湮沒之悲凝為具象。頸聯忽宕開寫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氣象雄渾而對仗精工,既見金陵形勝,復以山水永恆反襯人事無常,暗伏尾聯憂思。

結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直指時弊。『浮雲蔽日』典出【陸賈新語】,喻奸佞蒙蔽君聽;『長安不見』則道盡謫仙去國懷君之痛。較之崔顥【黃鶴樓】的鄉愁,李白更添一層政治寄託,沉鬱中見風骨。

此詩格律嚴謹而氣脈奔涌,足見太白雖以古風見長,律詩亦能出神入化。其超越崔詩處,正在於歷史感與現實關懷的深度交織,堪稱盛唐律詩之典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