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夕漢服活動主題【夏末初秋·鵲橋會】,沐川首屆「着漢服,過漢節」青年聯誼會來啦!七夕,一個傳統而又浪漫的節日,古代七夕節有哪些民間活動?『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對於七夕,我們都有一份最浪漫、最溫馨的期待。值此中華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到來之際,團縣委特將開展『重溫漢唐文化,搭建七夕鵲橋』青年聯誼活動,誠邀全縣青年參與聯誼。 關於沐川2018七夕漢服活動,第一屆着漢服過七夕活動解說 一、大家一起來了解下漢服吧
漢服的款式及分類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漢服禮服之冕服
21世紀初,隨着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着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漢服運動之傳統祭祀
二、關於古代七夕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夏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漢服節日文化
七夕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古代七夕節有哪些民間活動相信好多人都會好奇七夕節古人都在做什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下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節的: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穿針乞巧-漢服節日文化
喜蛛應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喜蛛應巧-漢服節日文化
投針應巧: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2018七夕漢服活動方案一、活動主題:重溫漢唐文化,搭建七夕鵲橋 二、活動時間:2018年8月19日 三、主辦單位:共青團沐川縣委員會 四、活動地址:沐府山莊 五、參與人員:18歲—40歲單身青年男女 六、報名時間:2018年7月30日-2018年8月5日 活動安排 1、七夕祭(女拜織女 男拜魁星) 2、漢服走秀(服裝講解) 3、破冰遊戲(投壺穿針賽巧) 4、遊園(茶話會 品七巧果) 5、對詩、猜燈謎 6、蹴鞠 7、祈願(祈願帶) 活動過程中有驚喜小禮品贈送! 2018七夕漢服活動時間 2018年8月19日上午8:30 (夏曆七月初九) 參與方式 1、每個參加活動的嘉賓都以網絡平台報名為準,填寫真實姓名,聯繫電話。報名後識別二維碼進群,了解活動進度。 2、所有參加活動的嘉賓上午全體着漢服或改良版的漢服,下午自由着裝,可根據自身愛好和服裝要求佩戴飾品、笛子、寶劍、扇子。(需自備漢服) 3、活動為公益活動,全天參加活動費用由組委會承擔,為彰顯七夕特色,網絡報名時需繳納77元報名費代表誠意,活動結束後全額退還。 着漢服,行漢禮,過漢節,歡迎各位同袍參加,讓大家知道漢服,了解漢服,接受漢服,知道漢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屆時活動會安排攝影師隨拍,留下這難忘的一刻!請有意向參加活動的人員於8月5日前掃描二維碼,關注『沐川團委』微信公眾號,點擊『「夏末初秋 鵲橋會」沐川首屆「着漢服,過漢節」文化交流會』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