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6|回覆: 1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6 15: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赤壁歌送別.李白


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詩詞全集

赤壁歌送別

[唐]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詩詞賞析:


李白的詩總有一份使人心血為之一沸的精神所在,短短幾字,包含的卻是無盡的深意,看了之後,有一種衝動的感覺,令人奮然而起。李白寫有關三國的懷古詩也有不少,還有一首較出名詩的是【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講的是諸葛亮的事跡,與這首的激烈相比,就稍微來得平談一些。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就在這裏,曹操軍與周瑜軍決戰赤壁,如今樓船已無處尋;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一次火攻,周瑜大破曹軍;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與君分別,江水碧澄,留下鯨鯢游過的痕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書寫下來報答故我,壯我心魂。   
詩的前四句講的是赤壁之戰的事跡,後四句則是送別時的有感而發,離別沒有令人愁悵,望着這一江水,魂魄為之一壯。
呂存 發表於 2025-4-1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赤壁歌送別】詩學發微

李白此篇【赤壁歌送別】,以八句四十字熔鑄歷史風雲與離情別緒於一爐,誠為盛唐氣象之典範。全詩以"二龍爭戰"起興,至"壯心魄"收束,其間時空轉換之妙、情感跌宕之奇,實堪細究。

首聯"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以【周易】"見龍在田"之意象暗喻曹、孫對峙之勢。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詩人卻以"掃地空"三字作結,將千艘樓船化為歷史塵埃,此中虛實相生之法,正得太白"筆落驚風雨"之妙。頷聯"烈火張天照雲海"句,化用【左傳】"火烈具舉"之典,而"照雲海"三字更見盛唐氣象,非僅寫赤壁之火,實乃以天象喻人事,與杜工部"吳楚東南坼"同一機杼。

詩之後半忽轉送別之意。"滄江澄碧"之語,暗合【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的典故,而"鯨鯢餘跡"之喻,既承前文戰爭意象,又啟下文壯懷之思。末聯"書來報故人"云云,尤見太白本色。昔年鮑照【代白頭吟】有"書來未報"之句,李白反用其意,變哀婉為雄壯,此正盛唐詩人"化悲為健"的典型筆法。

較之【讀諸葛武侯傳】的沉鬱頓挫,此詩確實更具"飛揚跋扈"(杜甫語)之氣。然細味之,詩中實含三重境界:歷史之壯闊(前四句)、自然之永恆(五六句)、友情之激揚(末二句)。三者以"壯心魄"一脈貫通,恰如【文心雕龍】所言"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

今人讀此詩,當識其"鯨鯢唐突"之筆實本【詩經】"鯨鯢跋扈"之典,而知太白熔鑄經史之工;更當味其"因之壯心魄"之結,乃承建安風骨而開宋人豪放。一詩之微,而能納須彌於芥子,此即盛唐之音所以卓絕千古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