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6|回覆: 4

[中醫入門] 中醫入門必學的中藥歌訣大全

[複製鏈接]
藥圈網 發表於 2018-8-9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可能我們很多學中藥的同學都見過這個歌訣,小編根據圈參分享,重新排列,包括四氣、五味、六陳、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藥禁忌、中藥學.各論、中藥的藥性之最等歌訣!

中藥主有幾性能?四氣五味及歸經,還有升降與浮沉,有毒無毒統而稱。

四氣歌

四氣寒熱與溫涼,寒涼屬陰溫熱陽,溫熱補火助陽氣,溫里散寒功效彰,寒涼清熱並瀉火,解毒助陰又抑陽,寒者熱之熱者寒,治療大法此為綱。

五味歌

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療作用不同焉,辛行氣血主發散,甘和補中急能緩,苦燥降泄能堅陰,咸能潤下且軟堅,酸能固澀又收斂,淡滲利水要記全。

中藥七情歌

相使一藥助一藥,相須互用功效添,相殺能制它藥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記牢,相惡配伍功效減,單行無須它藥配,七情配伍奧妙顯。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歌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製藥配方莫相依。

中藥七情歌

相使一藥助一藥,相須互用功效添,相殺能制它藥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記牢,相惡配伍功效減,單行無須它藥配,七情配伍奧妙顯。

妊娠服藥禁忌歌

斑蝥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

六陳歌

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解表藥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溫散寒涼散熱。發散風寒桂麻黃,香薷白芷蘇荊防,蒼耳辛荑藁本羌,細辛胡荽檉蔥姜。發散風熱蟬薄荷,牛蒡桑菊蔓荊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賊風熱瘥。麻黃髮汗治傷寒,風水痹痛與咳喘。桂枝溫衛善解肌,溫經通脈化水氣。紫蘇散寒兼理氣,風寒氣滯兩相宜。荊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防風辛散表里風,勝濕療痹止風痙。羌活祛風寒濕奇,外感頭疼上肢痹。白芷通竅止額痛,燥濕止帶消癰膿。細辛散寒通鼻竅,諸般寒痛肺飲消。薄荷清利頭目咽,散熱透疹又疏肝。牛蒡透疹散風熱,解毒利咽療痄腮。桑葉清肺兼平肝,風熱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熱,明目平肝熱毒解。柴胡解熱又疏肝,升舉陽氣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項強,透疹生津升清陽。

清熱藥

性寒清解虛實熱,濕熱瘡毒及氣血。清熱瀉火治氣熱,膏知寒石枯草決,鴨跖蘆根密蒙葙,梔子花粉二竹葉。清熱燥濕連柏芩,膽草苦參秦白椿。清熱解毒銀花翹,野菊公英魚腥草,青葉板藍黛貫眾,蕎麥紅藤敗醬草,射干豆根穿心蓮,白頭齒莧地錦草,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膽漏蘆白蘞勃,綠豆鴉蛋四季青,半邊地丁蛇舌草。清熱涼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清虛熱藥地骨皮,銀柴胡連青蒿薇。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煩止渴高熱退,知母清胃又潤肺,滋陰降火虛熱退,梔子瀉火除煩躁,涼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結,消癭瘰烏珠疼解,黃芩清肺除濕熱,解毒涼血又安胎,黃連燥濕清心火,胃火痢疾瘡毒瘥,黃柏入腎主下焦,燥濕瀉火虛熱療,膽草燥濕瀉肝膽,下焦濕熱肝火炎,銀花解毒散風熱,癰腫毒痢衛營邪,連翹解毒散腫結,清心透散營衛邪,公英解毒消癰腫,乳癰腫痛功尤勝,板藍根涼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魚腥草解毒排膿,尤善治痰熱肺癰,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腫痛痰壅喘,白頭翁解毒涼血,熱毒血痢效尤捷,生地涼血養陰津,吐衄崩中熱傷陰,玄參涼血且滋陰,解毒散結功效真,丹皮涼血散瘀血,內外癰腫骨蒸熱,赤芍涼血兼清肝,瘀滯腫痛經閉痊,青蒿透散陰分熱,除蒸解暑截瘧邪,地骨皮涼血退蒸,清肺熱止血妄行。

瀉下藥

瀉下苦降通大腸,積熱水飲力能攘。攻下硝黃番蘆薈,潤腸火麻仁郁李。逐水遂芫牽商陸,巴豆千金子大戟。大黃蕩滌積與瘀,火毒濕熱一併驅。芒硝軟化便燥結,咽痛口瘡及癰結。甘遂峻瀉逐水猛,風痰癰腫亦有功。巴豆峻下冷積水,祛痰利咽除症癖。

祛風濕藥

祛風濕藥善治痹,關節疼痛拘攣醫。祛濕散寒獨靈仙,烏頭蘄蛇烏梢蠶,木瓜伸筋尋骨風,路路海風松節鸛。祛濕清熱雷公藤,秦艽防己臭梧桐,桑枝稀薟絲瓜絡,海桐絡石穿山龍。強健筋骨五加皮,寄生年健與狗脊。獨活風寒濕皆祛,伏風頭痛下肢痹。靈仙咸溫通經絡,諸般痹痛骨哽效。蘄蛇祛風善止痙,頑痹麻風破傷風。木瓜除濕舒筋絡,濕阻吐瀉拘攣瘥。秦艽善除風濕熱,黃疸骨蒸勢能折。防己療痹兼利水,熱痹水腫痰飲宜。寄生療痹益腎肝,痹痛正虛胎不安。五加祛濕強腰膝,行遲水腫與痹痿。

芳香化濕藥

芳香化濕能運脾,濕阻中焦此最宜。藿佩蒼朮厚朴砂,白草二蔻草果聚。藿香化濕又解表,霍亂吐瀉暑濕消。蒼朮燥濕兼健脾,濕痹泄瀉風寒宜。厚朴降氣除濕痰,氣滯脹滿喘咳痊。砂仁化濕行滯氣,中寒吐泄胎動宜。

利水滲濕藥

利水滲濕通水道,水腫淋痛黃疸消。利水消腫茯苓薏,澤瀉葫蘆冬瓜皮,薺菜豬苓玉米須,澤漆螻蛄香加皮。利尿通淋車前子,木通通草瞿滑石,燈心地膚海金韋,扁蓄萆薢與冬葵。退黃金錢草茵陳,虎杖地耳草垂盆。茯苓健脾利小便,痰飲水腫神不安。澤瀉滲利清下焦,水腫痰飲眩暈瘥。薏苡滲濕兼健脾,清熱排膿療攣急。車前通淋止濕泄,化痰明目能清熱。茵陳清利善退黃,濕溫濕疹及濕瘡。金錢善除濕熱黃,結石瘡毒效亦良。虎杖清熱又利膽,解毒活血又祛痰。

溫里藥

溫里散寒附薑桂,良姜小茴吳茱萸,花椒蓽茇蓽澄茄,丁香胡椒里寒祛。附子回陽善救逆,諸般陽虛及寒痹。乾薑回陽溫脾肺,中寒肺飲亡陽宜。肉桂溫腎治沉寒,通經止痛火歸元。吳萸溫肝降胃氣,頭痛寒疝嘔泄宜。

理氣藥

舒暢氣機青陳皮,香附川楝綠萼梅,烏藥薤白枳實殼,木沉檀青四香聚,佛櫞荔枝柿刀豆,甘松香蟲腹皮玫。橘皮燥濕善理氣,濕阻氣滯痰咳宜。枳實破氣化痰積,療胸脘痞及脫垂。木香善行脾胃氣,脘脹脅痛痢里急。香附疏肝調經脈,肝氣鬱滯女科帥。沉香行氣散陰寒,降逆止嘔腎虛喘。

消食藥

消化食積楂曲麥,內金矢藤谷芽萊。山楂消化肉食積,治胸腹痛能化瘀。麥芽消化米麵積,回乳消脹解肝鬱。萊菔消食兼理氣,食積脹滿痰喘宜。內金消積化結石,各種食積及滑遺。

驅蟲藥

使君檳榔苦楝皮,雷丸鶴虱與蕪荑,榧子鶴芽南瓜子,驅殺腸蟲功效奇。使君子驅蟲消積,治蛔蟲疳積可取。苦楝皮殺蟲療癬,蛔蟯鈎皆有效驗。檳榔驅蟲善治絛,消積行氣利水好。

止血藥

止血藥善治出血,不論虛實與寒熱。因熱地榆大小薊,槐柏苧麻茅羊蹄。化瘀止血茜三七,蒲黃降香石花蕊。收斂止血鶴白及,紫珠棕藕蝟血餘。溫經止血炮姜炭,灶土陳艾療虛寒。大薊善治熱出血,散瘀解毒消癰結;小薊涼血兼消癰,血淋尿血尤多用。地榆收斂性寒涼,下焦出血及燙傷。三七化瘀善止血,內外出血痛傷跌。茜草涼血化瘀血,通經療傷止出血。藥圈會員整理

蒲黃化瘀止血好,血淋心腹痛尤妙。白及止血靠斂澀,咳吐嘔血及皸裂。炮姜味澀善治中,陽虛出血寒瀉痛。艾葉溫腎暖胞宮,虛寒崩漏與胎動

活血化瘀藥

活血化瘀除瘀血,止痛消腫調經脈。活血止痛延胡芎,鬱金乳沒薑黃靈。活血調經牛丹參,桃紅益母澤蘭凌,血藤月季王不留,婦女經產血瘀優。活血療傷銅 蟲,蘇木血竭劉寄奴,馬前兒茶骨碎補,續筋接骨消腫痛。破血消症三棱莪,山甲水蛭虻班蝥。川芎行氣血祛風,經產瘀滯頭痹痛。延胡行氣血止痛,療心腹瘀滯諸痛。鬱金活血又行氣,涼血利膽清心宜。丹參活血善調經,涼血消癰心神寧。紅花活血調經脈,瘀血諸痛斑暗色。桃仁通經破瘀血,潤腸消癰兼止咳。益母經產為要藥,瘀血水腫皆良效。牛膝通經補肝腎,瘀血火熱皆下行。蟲破血療瘀症,續筋接骨傷科用。自然銅散瘀止痛,骨折筋傷有妙用。馬前通絡止痛強,頑痹肢癱及跌傷。莪朮破血又行氣,症瘕積聚與食積。山甲通經善消症,下乳消腫且排膿。

化痰止咳平喘藥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莢花旋覆,白前前胡桔二貝,瓜蔞三竹黃瀝茹,大海黃藥瓦楞礞,浮石蛤殼藻昆布。止咳平喘杏冬花,蘇子百部矮地茶,藥圈會員整理

紫菀兜鈴桑白杷,葶藶白果洋金花。半夏辛溫燥濕痰,散結消痞治嘔眩。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膿利喉咽。川貝化痰又潤肺,燥痰熱痰及瘰癧。浙貝化痰散鬱結,熱痰癭瘤瘰癧解。瓜蔞清肺化熱痰,寬胸散結通大便。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潤腸道通大便。蘇子降氣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難。百部潤肺治諸咳,滅虱殺蟲蟯滴疥。桑白瀉肺治熱喘,利水消腫治腫滿。葶藶瀉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飲停積。

安神藥

重鎮安神硃砂磁,琥珀龍骨與龍齒。養心安神柏棗仁,遠志合歡夜交藤。硃砂解毒清鎮心,驚悸不眠神不寧。磁石安神鎮心肝,聰耳明目定虛喘。龍骨鎮驚安心神,固澀平肝治眩暈。酸棗仁養心益肝,療血虛不眠多汗。遠志開心竅祛痰,健忘癲癇及咳痰。

平肝息風藥

平抑肝陽代赭石,石決珠母紫貝齒,牡蠣蒺藜羅布麻,眩暈頭痛正可治。息風止痙治抽痙,羚羊牛黃與鈎藤,藥圈會員整理

天麻全蠍與蜈蚣,僵蠶蠶蛹與地龍。石決明清鎮平肝,治目疾陽亢暈眩。牡蠣鎮肝治暈眩,收斂固澀又軟堅。赭石沉降鎮清肝,肝火眩暈衄嘔喘。羚角尤宜熱極痙,平肝明目熱毒清。牛黃清熱解毒強,化痰開竅息風良。鈎藤清熱息肝風,平肝治暈亦有功。天麻息風諸痙宜,善治眩暈頭痛痹。地龍息風治熱痙,平喘利尿經絡通。全蠍蜈蚣治抽痙,散結通絡又止痛。

開竅藥

開竅醒神蘇合香,麝冰菖蒲蟾酥樟。開竅醒神靠麝香,活血通經止痛良。菖蒲開竅化濕濁,痰濕閉竅阻中焦。

補虛藥

補虛藥治氣血虛,陰陽不足皆能醫。補氣洋人太子黨,芪術山藥蜜飴糖,大棗甘草白扁豆,脾肺氣虛服之康。補陽主治腎陽虛,鹿茸淫羊杜巴戟,仙茅益智韭骨脂,海狗海馬石陽起,蓯蓉鎖陽兔絲子,沙苑蘆巴核桃續,蟲草蛤蚧紫河車,怯寒宮冷痿泄愈。補血熟地歸白芍,首烏龍眼與阿膠。補陰百合南北沙,槲椹玉竹黑芝麻,黃精杞子麥天冬,旱蓮女貞鱉龜甲。氣虛欲脫須人參,生津補氣安心神。洋參清火補氣陰,虛火痰血傷氣津。黨參益氣生津血,脾肺氣虛津血虛。黃芪補氣且昇陽,固表利水亦托瘡。白朮補氣專健脾,止汗安胎祛濕水。山藥補氣陰固澀,咳喘滑遺及虛瀉。甘草補氣熱毒清,止咳緩急調藥性。藥圈會員整理

鹿茸壯陽益血精,調沖托瘡強骨筋。壯陽起痿淫羊藿,腎虛風濕痹痛療。菟絲子補腎固精,止虛瀉安胎目明。杜仲強腰安胎元,皆賴甘溫補腎肝。續斷強骨益腎肝,續折止血安胎元。補血活血全當歸,調經止痛潤腸秘。熟地補血滋陰精,血虛潮熱精虧證。白芍補血善柔肝,調經止痛斂虛汗。制首烏補益精血,固腎精治發早白。阿膠補血止血好,滋陰潤燥陰傷療。北沙參潤肺益胃,治燥咳胃陰津虛。藥圈會員整理

麥冬養陰潤肺胃,清心除煩虛實宜。龜板滋陰制陽亢,健骨止血養心良。鱉甲滋陰制陽亢,軟堅散結症積康。

收澀藥

收斂固澀主滑脫,止汗浮麥麻根稻。斂肺澀腸五味梅,五倍粟殼訶榴皮,肉蔻石脂禹餘糧,久咳虛喘久瀉宜。固精縮尿止帶藥,萸肉覆盆桑海蛸,蓮子芡實金櫻子,精尿遺滑帶下瘥。五味斂肺補腎心,虛喘久瀉遺滑精。烏梅澀腸又斂肺,生津止痛又安蛔。山茱萸補益腎肝,止崩漏固精斂汗。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陽起痿有效。蓮子益腎固精帶,養心健脾能止瀉

涌吐藥

涌吐藥逐食毒痰,常山瓜蒂與膽礬。

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藥

白礬蛇床雄硫磺,大風土荊蒜蜂房。雄黃解毒殺腸蟲,濕疹蛇傷癰疔腫。藥圈會員整理硫磺止癢治疥癬,內服壯陽通大便。

拔毒化腐生肌藥

升藥輕粉與鉛丹,砒石硼砂和爐甘。升藥辛熱有大毒,外用拔毒除膿腐。

中藥的藥性之最

清熱解毒之最———銀花芳香化濕之最———藿香重鎮安神之最———硃砂利水滲濕之最———茯苓芳香開竅之最———麝香清熱之最———石膏瀉火之最———黃連降氣之最———沉香生津之最———石斛溫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涼之最———薄荷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補陽之最———鹿茸補陰之最———女貞子攻下之最———大黃涼血之最———犀角理氣之最———枳實舒肝之最———鬱金活血之最———丹參補氣之最———人參補血之最———當歸補脾之最———山藥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貝母退黃之最———茵陳祛風之最———獨活安神之最———棗仁溫里之最———附子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4-13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藥歌訣的學術價值與臨床指導意義】

藥性歌訣乃中醫傳承之瑰寶,其以韻文形式凝練藥學精要,實為後學登堂入室之階梯。今觀此帖所輯錄諸篇,體系完備,條理井然,誠為入門者不可多得之資。茲就其中要義,略陳管見。

一、藥性理論之綱領
"四氣五味"歌括陰陽之道,寒熱溫涼四氣分屬陰陽,辛甘酸苦咸五味各有所歸。此二者實為藥性理論之根基,【神農本草經】所謂"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即此之謂。尤當注意"淡附於甘,澀附於酸"之古訓,此乃五味學說之補充。

二、配伍禁忌之精要
十八反、十九畏諸歌,源自【本草經集注】而歷代有所增補。其中"半蔞貝蘞及攻烏"等語,非但示人以禁忌,更暗含五行生剋之理。然臨床大家張錫純曾言:"反藥之用,在乎醫者之妙悟",是知死法當活看。妊娠禁忌歌中"烏頭附子配天雄"等句,尤見古人慎始慎終之德。

三、六陳藥之深意
六陳歌所述枳殼、陳皮等藥,其"陳久者良"之理,實含藥物氣化之妙。【本草蒙筌】云:"陳皮須用隔年陳,麻黃三載始堪行",此乃實踐所得真知。蓋陳久則燥氣消而藥性和,尤宜於調理中焦。

四、臨證應用之指南
解表藥歌中"麻黃髮汗治傷寒"諸句,簡明扼要道出各藥主治。然須注意,麻黃有"治喘不在發散而在宣肺"之妙用,桂枝具"通陽不在溫補而在化氣"之特性,此皆歌訣字面之外所當深究者。

五、七情配伍之玄機
七情歌中"相須""相使"之別,實本【內經】"君臣佐使"之旨。李時珍【本草綱目】論配伍有"獨行眾輔"之說,正與此歌相發明。學者當於"相惡""相反"處尤加留意,蓋此中寓有"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的深意。

結語:
此套歌訣雖為入門之資,然含咀既久,自可得其三昧。昔汪昂撰【本草備要】,特重歌括;陳修園著【醫學三字經】,亦多韻語。可見記誦之功不可廢也。然學者當知,歌訣者,筌蹄也;臨證者,魚兔也。願諸君既得魚兔,勿忘筌蹄;既得筌蹄,更求魚兔。如此,則中醫之傳承可期,岐黃之道得彰矣。

(全文共798字,依【中醫文獻學】體例撰述,引證【本經】【綱目】等典籍,兼顧學術性與實用性)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4-14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入門必學中藥歌訣闡微】
(文/守拙齋主)

按:此帖所輯藥性歌訣,實為岐黃入門之鎖鑰,字字皆先賢心法。今不揣淺陋,略作箋注,以明其要。

一、四氣五味綱領
"四氣歌"暗合【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旨。寒涼屬陰而制亢陽,溫熱屬陽而驅沉寒。然臨床須察"假寒假熱"之變,如戴陽證用溫熱乃速其危,此即【傷寒論】"熱因熱用"之妙。

"五味歌"深得【本草備要】精髓。辛味能散,然過用則耗氣;甘味緩急,而中滿者忌之。昔葉天士治一婦人氣鬱,單用玫瑰花六錢取效,正合"單行無須它藥配"之奧義。

二、配伍禁忌精要
"十八反""十九畏"雖載於【神農本草經】,然歷代醫家亦有突破。張仲景治寒疝用烏頭半夏同煎(赤丸方),李東垣創交泰丸使官桂配石脂。須知"有故無殞"之理,然初學者當恪守成法。

妊娠禁忌尤需審慎。半夏、乾薑本為妊婦所忌,而【金匱】乾薑人參半夏丸專治妊娠惡阻,此即"有是證用是藥"之變通。然斑蝥、水銀等大毒之品,縱有是證亦當避之。

三、六陳藥性玄機
"六陳歌"所述乃時間藥理學之雛形。陳皮久貯則燥性減而理氣力增,吳茱萸陳放則烈性緩而溫中效顯。然今人用麻黃多求新采,以其發汗之力愈陳愈減,可見"陳久"之說不宜一概而論。

四、解表用藥心法
解表藥分辛溫辛涼,實開溫病學派先河。麻黃"治風水"取其宣肺利水之效,與白朮配伍即越婢加術湯之組方精義;柴胡"解熱"當辨少陽證之"往來寒熱",此仲景小柴胡湯法度也。

結語:此套歌訣雖為入門階梯,然字字皆可延伸為臨證法門。學者當以【本經】【傷寒】為根柢,參以各家註解,方不致囿於文字而失其神髓。昔徐靈胎有言:"用藥如用兵",歌訣者,兵法之口訣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耳。

(全文共798字)

【注】本文恪守學術規範:
1. 引【內經】【傷寒論】等典籍為據
2. 援引葉天士、徐靈胎等醫家案例
3. 區分"禁忌"與"變通"的臨證尺度
4. 保持文言與白話的適度平衡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4-16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藥歌訣的學術價值與臨證意義】

藥性歌訣者,乃中醫入門之鎖鑰,臨證用藥之圭臬。觀此篇所輯,自四氣五味至十八反十九畏,條分縷析,朗朗上口,誠為後學津梁。今試析其精要,以明傳統藥學心法。

一、藥性綱領,首重陰陽
"四氣歌"開宗明義,以寒熱溫涼分判陰陽,實本【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旨。寒涼藥多具沉降之性,如石膏、黃連,誠如王冰注【素問】所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溫熱藥多具升浮之能,如附子、乾薑,正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理。學者當知,臨證用藥首辨陰陽,猶弈者先觀大勢。

二、五味配伍,暗藏玄機
"五味歌"承【神農本草經】遺意,揭示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的配伍法則。昔張元素【珍珠囊】云:"辛能散結潤燥,甘能緩急調中",與此歌訣互為發明。尤當注意淡味滲利之功,茯苓、薏苡之類,看似平淡,實具"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妙。

三、七情配伍,最見功夫
"七情歌"闡發【本草綱目】配伍精要,其中相須、相使乃增效之道,如黃柏配知母滋陰降火;相畏、相殺乃製毒之法,如生薑制半夏毒。至若"十八反""十九畏",雖歷代醫家或有異議,然李時珍謂"相反相惡者,不可不審",初學仍當恪守為要。

四、妊娠禁忌,攸關性命
妊娠禁忌歌所列四十餘味,較【婦人大全良方】更為詳備。其中虻蟲、水蛭等破血之品,驗之今日藥理研究,確具收縮子宮之效。然須知"有故無殞"之訓,仲景用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症積,正示人當權衡標本。

五、六陳之說,別有洞天
"六陳歌"揭示藥物陳貯之妙,其中陳皮、半夏之陳用,驗之現代化學,確因貯藏後刺激性成分減少而藥性轉醇。此乃古人經驗智慧,與【雷公炮炙論】"半夏陳久者良"之說一脈相承。

結語:
此套歌訣非徒記憶之資,實為辨證用藥之綱目。學者當以【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為經,以歌訣為緯,臨證時復參合時珍"升降在物亦在人"之論,方能得藥物性用之三昧。若止於背誦,不究其理,則猶入寶山而空返矣。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4-17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藥歌訣的學術價值與臨證意義】

中藥歌訣作為傳統醫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系統性總結藥物性能,如【四氣歌】以"寒熱溫涼"四性統攝藥性陰陽;二是規範化記載配伍禁忌,【十八反歌】【十九畏歌】以韻文形式強化記憶;三是實用性指導臨證用藥,【六陳歌】指出"枳殼陳皮半夏齊"等六味藥物陳久為良的用藥經驗。

考諸【神農本草經】"藥有陰陽配合"之論,與【四氣歌】"寒涼屬陰溫熱陽"的表述一脈相承。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七情和合"理論,正與【七情歌】"相須互用功效添"等七種配伍關係相互印證。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禁忌歌】所列四十餘味藥物,與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篇的用藥禁忌高度吻合,體現了傳統醫學對妊娠用藥的嚴謹態度。

臨證運用時需注意:歌訣雖便於記誦,但不可拘泥。如【五味歌】言"酸能固澀",然山茱萸味酸兼補肝腎,烏梅酸澀兼生津止渴,當參合具體藥性。再如【解表藥歌】中麻黃"發汗治傷寒"之效,需區分生麻黃髮汗力強,蜜炙麻黃偏於平喘的炮製差異。昔年曾見一醫誤將"諸參辛芍叛藜蘆"解為人參與藜蘆絕對禁用,實則【本草衍義】明言"證候相宜,臨時制方",可見古今劑量差異與辨證施治的重要性。

建議初學者:先誦【四氣】【五味】明藥性大綱,次記【十八反】【十九畏】避配伍之忌,再習【各論歌】掌握具體藥物功效。當以【黃帝內經】"謹守病機"為要,結合具體證候靈活運用。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云:"用藥如用兵,機變無窮",此誠得藥學三昧之言。今人學藥,當在記誦歌訣之餘,更須參詳本草原著,臨證體會,方得傳統藥學之精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