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88|回復: 23

[未解决] 中医落后应淘汰?为什么那么多名人反中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8-16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医是最成功的骗局』,『中医应该废医验药』,『中医落后,所以十大名人反对中医』,这是流传最普遍的社会上反中医言论。

中医肯定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真理,笔者这样认为。

任何一门学问,有争论都是正常的,然而,令笔者不解的是,为何所有反对中医的,没有一个是老中医,而中医专业却学西医出来的『中医人』,有学历无中医行医经历的『教授』等,却极其热衷于反中医,认为中医落后应淘汰。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中,最有名的要数鲁迅,他用文笔广泛宣扬中医落后应淘汰。有人对鲁迅的评价很高,认为鲁迅是在揭露批判国民的奴性。也有人说鲁迅反中医,是因为中医救不了他父亲。

但也有人考据出来,鲁迅他爸三十七岁早逝,完全是自作孽。这个因酗酒而肝腹水的落榜秀才,当时是遇到了名中医,治疗效果好而康复,但救身救不了心!随后又继续喝酒,造成更加严重肝腹水或肝癌晚期。鲁迅或是看后果而不看前因,写出了『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侮辱中医的名句。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中,最危险的人物是汪精卫,汪精卫是政要人物,他用政治权力强制定义中医落后应淘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扬言要取消中医,是施今墨力挽狂澜。汪精卫老母病重,西医无力医治,施今墨以中医医术赐其不死。故取缔中医之事就不了了之。

中华民族是个很奇葩的民族,在当今世界上,大概是独无仅有的,他总能诞生那么一批极品,不遗余力地抹黑诋毁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有人说这是反思,是变革,是寻找进步的途径,笔者倒认为,这是在吃里扒外,数典叛祖。因为每攻击一门学说,总随伴着唱颂一门西学取而代之。

这两年互联网普及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关心,国内食品安全被曝,一件接一件,本该是好事,但曝料的舆论末期,却总随伴着对西洋食品的吹捧。最奇怪的是,中国加入WTO以来,高度关联中国癌症爆发现象的进口转基因技术、农药残留等,却一直无法在舆论中引起足够的关注,甚至央视名嘴崔永元对转基因的探索纪实,还需要自掏腰包,付出巨大的代价,都无法引起舆论对转基因的讨论。由此也可见,任何一件网络舆论事件,背後都有一股强大的资金力量在炒作。

题外话:西医有没有问题?肯定有,而且西医是有死结的,比如医患关系。那么,为何社会舆论没有关注西医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知道,关系西医死结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疾病诊断及治疗,依赖于昂贵精准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学(技术),二是西医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西医到处需要钱,如医疗器材的研发制造,医药的研发制造,广泛应用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是优点但也是死症。资本主义与人文存在内在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国表现为医患冲突,在国外表现无医可求(供不应求),社会医保费用极高,最终分摊到公民身上,表现为医疗保险费用占据家庭收入的极大支出比例。另外,请群里朋友思考一个问题,哪天来一次世界大战,现代科技被退回到百年前,严重依赖高科技的西医会不会灭亡?如果没有中医,人类是不是无力面对哪怕是感冒等流行病?西医这么严重的死症,舆论为何居然没有关注到?

毁史可以毁族,比如家谱毁了,祖宗就没了,家自然散了。国史也是这样。这是目前已经取得普遍共识的,而笔者以为,毁医可以毁文明,特别是中医,中医是华夏文明根基理论的临床实证,毁了中医,就等于是直接否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阴阳五行,易经,黄帝诸医经)等,特别是乱世必须的黄老之道,而近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在尝试将阴阳五行理论定义为朴素简单低级的逻辑思维,而高级的逻辑思维是....你懂的!

中医落后应淘汰?这是一则成功的谣言。近代知识分子做了带路党,却对于中西文明冲突这样的高度矛盾没有一个清晰认知,是导致他们对正统伪统传统文化、及中医一起打击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对中医的打击,严重的剥夺了汉族对于华夏文化的文化自信!

我知道答案 回答若採納將獲得10 银币已有21人回答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發表於 2021-11-24 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医必须直面问题——中医面临的困境与误区
一、现代医学的发展引发中医存废之争
1、中医科学性之争的由来
自从现代医学引入中医以后,关于中医的科学性争议就从未中断。而质疑中医科学性的绝大多数是有学问、有地位的智者,其号召力和影响力非同一般。但中医并没有象西方传统医学那样被彻底废弃除,反而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这其中除了现代医学的诊疗价格高昂、网点缺乏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身的疗效做支持。
我们回顾近百年中医科学性之争的历史,强烈要求废止中医的学者中既有现代医学的从业者、也有为中国社会进步呕心沥血的社会贤达,更有政府医疗管理部门的官员等,这些人为中国医学发展进步的初衷毋庸置疑。但他们多是西方学习归来的学者,对中国当时医疗体系现状不太了解,提升中国现代医学水准的心情急迫,不惜用废除中医来凸显西医的正确,但却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现实的医疗需求。他们也从未真正了解一下中医的科学道理,忘了『能存在自有其中奥秘』的道理,走上了用科学之名反对科学之实之路。
    2、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
第一次中医存废之争: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通过并于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该【法令】前后颁布两次(191211月和19131),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
第二次中医存废之争: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第三次中医存废之争:1934年傅斯年的【所谓『国医』】和【再论所谓『国医』】的发表,又在舆论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趋于平和。
第四次中医存废之争:1950年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提出将中医改造成西医。但这次中医存废之争很快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介入而迅速终结,中医也由此开启现代化的进程。
第五次中医存废之争:2006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网络上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建议应让中医学退出中国医疗体系。由于此时中国的现代医疗体系已经全面建立,这次中医存废之争参与者多为学者。
3、中医科学性之争为什么长久不衰
对中医的科学性的质疑从现代医学传入就开始了,而且前两次的主导者居然是民国政府。为什么中医还能生存至今?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中国社会对中医有现实的需求,因为直到1930年代现代医学体系还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基本医疗需求。所以民众是维护中医存在的最核心的力量。但最新这次中医科学性之争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医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消失,中医从业者中多数选择沉默,可以赤膊上阵的只剩下一部分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可以出手的武器不过一阵阵对骂之声,中医在这场辩论中明显处于下风。若不是有政府政策上的保护,其结局可想而知。
中医陷入长久的科学性之争最大原因还是中医自己,现代医学发展仅仅数百年,医疗技术和能力世人有目共睹。中国科学与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中医科学化不缺钱、不缺人,更不缺政策。但是那些冠冕堂皇的专家和教授们为什么总是无所作为呢?中医科学化不意味着中医西医化,但中医完全可以科学化。中医完全可以推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制定自己的标准体系、优化自己的传承规范等等,但他们什么也没做。
中医从业者请记住:科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科学的内涵之一就是『质疑和探究』,不要一听谁说中医不对就跳起来骂人。针对人家的质疑进行改进就是科学化的过程。
科学并不仅仅是你的医术高,就算你可以手到病除也不一定你就是科学。中医科学化的方向不是治病之术、也不是中成药产业化,而应该在中医生理学研究、中医诊断标准、方剂适用性、疗效认定和中医师的培养评价方面。
二、所谓的『中医不科学』缘由何在
中医科学性之争持续近百年,但反对中医的科学家未具体的指出中医那里不科学;而中医的维护者经常夸耀中医以前有什么,确说不出中医现在的科学性在那里。这样的争论犹如一场骂战,不会有真正的高低与胜负。只有争论双方具体找出中医体系确实存在不科学因素,才能推动中医科学化前进
现在我们研究中医的科学性、研究中医史,必须首先依照科学的内涵和释义对中医体系进行诊断,看看中医那里存在问题。只找准了问题所在,那中医的科学化就不是问题。
1、中医体系缺少基础理论支撑
无论【黄帝内经】还是【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的中医专著,在科学归类里都属于医学临床专著,中医里缺少现代医学中诸如【生理学】之类的基础医学专著。有些中医专家甚至将阴阳五行当做医学基础理论,这是严重的误解。阴阳五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逻辑系统,用以简化和辅助记忆的工具
但我们知道生理学理论是医学临床的前提,黄帝颛顼时代既然能发明【黄帝内经】这样临床医学理论,肯定就有基础理论支撑。那为什么我们只是看到【黄帝内经】等医学临床专著流传于世,确从未发现有基础的中医理论?这主要是中医的传承体制有关,中医传承主要依靠中医师口口相传、师徒传承为主。即使是中医临床知识和技艺都属于中医师的私人秘方和养家糊口的资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公开的。直到汉文帝提倡医学和病理研究之后,才逐渐有把医学专著进行整理和公开出版。所以后人只知道最早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是汉代的,甚至有人怀疑是汉朝人假借黄帝之名写了【黄帝内经】这样的笑话。要知道汉朝的时候还没有傍大款之类的歪风。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实用性强、流传范围广泛的中医临床专著【黄帝内经】即使是口口相传,也可以流传数千年。而基础医学理论则随着拥有人的故去而不知所踪。
但我们也不必为此懊恼。因为根据科学的原理,医学理论和医学临床是相互贯通的。既然先人们根据医学基础理论可以归纳出临床医学,我们也同样也可以临床医学推理出基础理论。这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看有没有人去做。
因此中医急需推出一套基础生理医学理论来完善自己。
2、中医诊疗体系缺少公开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果说建国前的中医多是规模小的诊所,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沟通和联系,没有那个个体诊所或中医师能够进行疗效评价,更不指望有同行公认的疗效指标评价体系了。
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中医科学性广受非议的现代社会,在国家花费巨资对中医进行保护和支持的今天,我们仍然看不到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我们现在拥有现代化的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不止十几家,他们有全国水平最高的专家、有现代医学技术和装备的支持、有数以万计的千里求医的患者、有数以亿计的资金保障,为什么这样基础性科学活动都不开展?其原因一是他们对中医科学化没有长远规划,二是他们的重点都集中在医治疑难杂症上。这也说明他们对科学性的概念和内涵仍有误解。
因此中医有必要建立一套公开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3、中医缺少一套药材与方剂的药效评价机制
提起药效评价很多人与西药的药效评价机制等同起来,甚至国家药监部门对中成药也参照西药的管理规范进行管制,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及方剂都属于间接吸收,其药效的安全性也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并没有直接致命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不良反应甚至属于诊治或下药方向错误的正常反应,可以通过方剂调换消除。
也有中医从业者强调中药和方剂药效经历过历史考验,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首先药材的产地水土条件的改变、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之间的药性是不一样的,其药性也会改变的,药材的加工方法对药性都是有影响的。当年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的目的主要是对当时现有药材的药性进行核对和定性,而不是发现新的中药材。
今天如果中医向继续发展,药材药性的核对工作就要持续进行。其次方剂的疗效需要不停的更新与核对,这样才能有问题的发现和药效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也就是科学化的过程。
再有就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发病的病因、病理机制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有新的方剂出现以应对新的病种。这样才能在诊疗效果不断提升中得到发展,中医的科学性才能得以体现。
因此中医要有一套自己的药性及方剂疗效评价机制。
三、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误区
1、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提出和成效
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长期执行的政策,对中医的发展和新中国初期国家医疗保障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意义早有定论。
中西医结合虽然早有提及,但真正作为国家的政策推出源于19581011日毛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的批示,全文如下:
    尚昆同志: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此事请与徐运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个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发表。
我们从批示中可以明显感知,中医学结合的初衷是培养一批具有中医和西医贯通的高级医生,力求在现代医学或传统医学理论方面取得突破。
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推出后,国家又培养了一大批即懂中医、也懂西医的基层医生。虽然在医术和能力方面难以与时下的医生相比,但他们缓解了农村当时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对提高全民医疗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无疑是中西医结合政策的最大成果。
因此中医学结合主要是政策方面,其成效也是成功的。
2、中西医结合是一项政策无关医术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的提出是一项政策,属于国家医疗卫生规划层面的大事。力求国家在医学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中医结合也是一种方法,就是让部分中医师懂西医的治疗方法,或者让部分西医懂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用两种方法为患者治病,这样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也能达到治愈疑难杂症的效果。
但中西医结合无关医术,中医技艺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还需延续中医自身的轨迹。诸如把中医的病症类别与西医的病症类别进行对比、或者混淆,强调中医能治愈什么糖尿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等都无益于中医的发展;把中医的五脏六腑之气与西医的解剖学对应起来,也会降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将中医辩证过程的逻辑学说简单的比对西医生理学说,更让懂科学的年轻人茫然失措。因此在中医理论研究没有取得新的突破之前,中医师最好谨守中医之道,不要过多的进行『尚未定论』的中西医结合。
3、中成药不能照搬西药管理模式
中成药原属于中医自制备用之药,所有中成药都应该遵守中医处方服用,服用一定计量之后都要进行复诊,以便进行方剂的调整和计量的调整。
中药和中成药的成分和疗效经历的历史的考验,无需、也无法按照西药的管理模式进行说明,即使按其要求做了也做不到『真实可靠』。因为中医从诊断、病症、药性、药效都是虚拟语系,只要初期的症状和最终的疗效是真实语系。只要中医严格执行了中医的规则,中医药的安全性就不存在问题。
因此对中成药照搬西药管理模式,不科学也不必要。其实中成药无需着急走出国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你丢失的还少吗?更何况离开了中医的指导,那些外国人能懂得『肾亏阳虚』之类东东吗?让人家稀里糊涂的吃中成药,也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四、中医现有培养体制不适宜中医技艺的培养
这种说法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会跳起来,但跳起来也的说,那怕他们骂街。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有数十家,每年培养的中医人才也都十几万。为什么还说中医的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呢?甚至有专家担忧中医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呢?这是因为中医临床的核心是技艺、而不是理论,目前的中医培训体制不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医院岗位也不承担技能培训的职责。无论是从社会反映来看,还是有名望的老中医不断呼吁来看,医学院培养的学生水平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中医的行业特性有关。其中:
1中医师诊疗活动具有完全独立性,因此中医师一旦出诊必须是一个成手,这一点5(或更长学制)的大学生活无法实现。
2中医师需要宁静致远,那么庞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全部记忆脑中,要排出杂念终生与中医为职业。但现实环境难以令人释怀。
3中医师是一个实操性的职业,古代列为百工之一。从事中医之人甚至从少年做起,点点滴滴耳濡目染中许多中医知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让那么心潮澎湃的大学生去死记硬背,还要应付无止无休的各类考试,这是中医培养体制的倒退。
4在中医理论没有新的突破和现代化辅助诊疗系统没有应用之前,中医师的培养应该恢复一些传统做法。毕竟那些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了。
、中医目前的发展战略偏离方向
中医发展的辉煌时期为炎帝一脉所掌控,方山之战后打破了这个体制。由于中医的基础理论遗失并且缺少核心人物,中医的医术发展举步维艰。即使汉文帝亲自过问的情形之下,两汉御医们也无所作为,最后还是一个炎帝故乡的一个文艺青年张仲景完成了汉文帝遗梦,独自写成【伤寒杂病论】,实现了中医理论的再次突破。可惜这部【伤寒杂病论】被遗忘在角落里,并没有给张仲景生前带来任何荣耀。如果不是王叔和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伤寒杂病论】和张仲景都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今天的中医保卫战更是如此,虽然政府竭力全力维护中医的存在与发展,在人力、财力和规划方面给予极大的帮助,甚至先后出台国家层面的中医药发展战略,但中医目前的生存危机有增无减。究其原因就是中医目前的发展战略偏离了方向,即便是近期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仍为解决根本问题。主要体现为:
1中医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共识,中医业界、甚至业界高层仍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听不进反对意见。如果一个行业对自身问题都不能面对,那么他如何能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规划。
2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医药管理部门常常把现代医学的模式用于管理中医药。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原理截然不同,用现代医学框架去评价中医药如同『关公战秦琼。在此背景下制定的中医发展战略肯定事倍功半,对中医长远发展无益。
3在中医技术与疗效没有突破之前,过分强调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和经济目标。没有针对中医特点进行重点突破,而是与现代医学进行全面竞争,这种企图通过扩大规模实现中医振兴的做法,有劳民伤财之嫌疑。中医药的发展目标应轻经济指标、追求医疗效果。
4过分强调中医养生和中成药的作用,中医诊疗的本质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即使是成药也需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并及时进行调整。西医可以有非处方药、但中医没有万能药,所以中医必须以医为主导,把提高中医师的技艺水平放在首位
5关于培养知名中医的规划方案更是搞笑,所谓的知名中医需要患者认可、靠时间累积而成,靠权力部门有计划的考核认定『知名中医』,有拔苗助长之嫌疑。
6、中药制剂的出现有悖中医原理,贸然将中药制剂投入临床将会严重伤害中医信溢。
六、中医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医目前面临确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前还有中医存废的争论已经由技术之争、科学之争,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市场之争。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的市场之争已经没有争论了,无论是患者,还是中医从业者都不愿意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大的危机所在。
中医面临如此困境不仅仅是中医的问题,更主要的中国的现代医学体系发展迅速,也包括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中医与西医相比无论是技术、还是诊疗便利性方面都不占优,随着患者承受能力的增强和中医医疗成本的增加,最主要的经济性方面也失去了优势。因此中医的市场逐渐丧失,患者的减少必然影响中医师的经验并导致能力的下降,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中医的生存危机就会变成现实。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懋基 發表於 2024-3-6 13: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纪永臣 發表於 2024-3-6 13:52
想当年,西医不能被国人所接受,所以需要重量级人物出面为其站台!

主要原因还是西医过于机械化,标准化,简单化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發表於 2024-3-6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想当年,西医不能被国人所接受,所以需要重量级人物出面为其站台!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懋基 發表於 2018-8-16 09: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懋基 於 2018-8-16 09:52 編輯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最后下场如何?

一、吴汝伦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吴汝伦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吴汝伦

桐城派创始人,早年访问日本,后提倡西学。也是最早反对中医的人士之一。被称作中国早期最有名的教育家,曾经用『贲育』(顶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刚出生的婴儿)比喻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差异。他对他的学生说,与西医相比,所有中医典籍全都可以烧掉。

其言论如下:

答萧敬甫:中医为含混医术(辛卯,1891)

与吴季白:中医含混谬误,一钱不值(癸巳,1893)

与王小泉:拒绝中医实为卓识(癸巳,1893)

答王合之:灼知中医之不足恃(丁酉,1897)

答王合之:中医不如西医(丁酉,1897)

与廉惠卿:中药不足恃,不用宜也(丁酉,1897)

答何豹臣:吾国医家殆自古妄说(丁酉,1897)

与贺松坡:中药无用(戊戌,1898)

与李亦元:凭【洗冤录】断案如同儿戏(壬寅,1902)

谕儿书:中国一药医百人,其术甚妄(辛丑,1901)

同仁会欢迎答辞:【难经】【素问】皆是伪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九日,吴汝纶病,不信中医,只等米医(美国医生)到来。十日病重,米医不能确定病名,亲戚认为是疝气,经米医多方诊治,无效,』享年63岁。

『盖笃行其志,到死不肯一试中医也』。(李鸿章语)

二、孙中山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孙中山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孙中山

学西医出生孙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一生都反感中医。1925年病重,住进协和医院301病房,仍坚持不服用中药:『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药』他当时对著名中医葛廉夫说。即便病重无救,请来名中医诊脉,孙故意扭过头去不看。其后,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邰乐尔、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德国医生克里主持下,给他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1925年3月12日),亡。终年59岁。

三、鲁迅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鲁迅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鲁迅

因父亲三十七岁的早逝,鲁迅对中医有『切肤之痛』。当然可能是遇到了庸医,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比如肝癌晚期)。鲁迅平生有多篇文章写到此事,还写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的名句。加之后来选择到日本学西医,足见对中医的态度。

去世前鲁迅一直信任的是日本医生须藤(西医),直接死因是肺气肿造成气胸,压迫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1936年10月19日去世,终年55岁;

四、陈独秀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陈独秀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陈独秀

新文化的旗手陈独秀在【新青年】报上撰文,『(中医)不解人身之构造,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在陈独秀看来,『杀人以中医与弓,有以异乎?』

晚年却寄居一位中医朋友(估计医术一般)所在地江津,1942年病世,享年63岁。

五、梁启超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梁启超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梁启超

梁启超激烈的抨击中医为:『学术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

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拒不接受中医治疗。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这时候才不得不找名中医唐天如医治,其后,身体日渐康复。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诊误医之后,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其后仍然坚持由西医检查及治疗。三年后,西医专家会诊为不治。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6岁。

六、胡适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胡适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胡适

胡适是哪个时代反对中医的领军人。1920年11月,他罹患糖尿病和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西医疗法久治不愈,被宣判死刑。朋友建议他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别无选择的胡适勉强应允,找到当时上海的著名中医陆仲安,几付药下去,居然好了。自此,胡适又多活了40多年。这事把胡适推入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一方面是公开反对中医的领军人,另一方面是中医治好了他的『不治之症』。在事实面前,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之后的岁月里,胡适先生对此事讳莫如深,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写了文章,简单提到过,然后就开始含糊其辞,始终不肯痛快承认此事,那篇文章也不能收进【胡适文存】,到了晚年,甚至抓住有关报道中的枝节错误,矢口否认。

七、傅斯年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傅斯年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傅斯年

1934年8月5日,傅斯年在【大公报】『星期论文』栏目发表【所谓国医】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医:『中国现在最可耻最可恨最可使人短气的事,不是匪患,不是外患,而应是所谓西医中医之争。』 在傅斯年眼里,中医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他认为中医是腐朽的、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东西,对于中医只有取消一途。傅斯年在文章结尾提出了他的意见和想法:『管理他们(指中医)的衙门,当然是内政部礼俗司,而不该是卫生署,……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4岁。

八、丁文江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丁文江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丁文江

这位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著名史学家、中研院史语所所长『终生不曾请教过中医』也来骂中医。他曾做了一副对联: 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一次在贵州旅行,他和他的随从都病倒了。本地没有西医,他是绝对不信中医的,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肯请中医诊治。于是打电报到贵阳去请西医,必须等贵阳的医生赶到了他才肯吃药。但医生还没有赶到,他的随从已病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劝他先服中药,他终不肯破戒。

于1936年1月5日在考察途中生病,经西医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9岁。

九、汪精卫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汪精卫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汪精卫

1928年,汪精卫授意当时的卫生部通过了废止中医的议案。遭到了举国中医界的反对。将近三百多名各地中医代表云集沪上请愿。于右任老先生说:『中医该另外设一个机关来管理,要是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来管和尚一样,岂非笑话?』 蒋介石和五个代表一一握手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我小时候有病都是请中医看的,现在有时也服中药。你们放心好了。』孙中山的儿子立法院院长孙科也支持中医,一场闹剧才算收场。1944年汪精卫病死于日本,享年61岁。

第十名、汤尔和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汤尔和

反对中医的十大名人汤尔和

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柏林大学医学博士,西医专家。当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时,宋庆龄孙科等人力主服用中药,甚至连后来反对中医的汪精卫都主张采用中医治疗,但遭到汤尔和的激烈反对。1940年11月8日因肺癌病死于北平,享年62岁。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微博評論 發表於 2018-8-17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为什么西药的研发周期很长呢?短则几年长则几百年呢?就是因为西药的研发并不是根据系统的医学理论来做的,是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发展为基础,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西医这个概念,只有西药的研发理论,使用教程。比如治疗血癌,西医用的是生物学,而且是找病因都是找标不找本,骨髓不生血就治骨髓
__________來自新浪微博評論︰华韵国学教育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微博評論 發表於 2018-8-17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医其实应该叫西药,西医基本上没什么医术可言,从头到尾,全是西药研发与生物学的结合。西药的死症确实是医药及诊治都过于昂贵。【我不是药神】电影也透露了,为何治疗血癌的药那么贵,就是西医药的研发花了很长时间及很昂贵的成本,普通资本根本无力支持,一旦研发成功,必然是垄断。
__________來自新浪微博評論︰华韵国学教育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微博評論 發表於 2018-8-17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医不能只看成一个治病救人的工具,中医一直讲究的是医者父母心,这是人文在中医的高度体现。
__________來自新浪微博評論︰华韵国学教育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微博評論 發表於 2018-8-17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Hi~您好,您的微博已被创建同名问题,此问题会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讨论,给您的微博带来更高曝光和互动量~戳→→http://t.cn/RDsSwWI
__________來自新浪微博評論︰微博问答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8-17 16: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医与汉字,事关民族正统文化自信,必须恢复正体汉字及中医,将近代以来对汉字及中医的诋毁,用权力严格打压。
大道至简 發表於 2018-8-17 18:2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8-8-17 2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近代以来,西方势力及其走狗带路党,正是集中火力攻击了中医及汉字,并且严重地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权决策者
遊客  發表於 2019-3-1 08:48
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药治病的确神奇,只是很多人吃中药不对症,中医治病是个辩证施治,同是一样的病,用药不会一样,体质地域的不同,用药也有变化,所以学会中医不但是学很多的理论,还需要有很多的实践经验才能用药准确,这样才能有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