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剑考略》
此件曾侯乙墓出土玉剑,长四十八公分,宽八公分三,厚仅半公分,形制修长而薄利,诚战国玉兵之珍品。玉剑之制,肇端于商周,至战国乃臻鼎盛。其器非实战之用,实为礼制威仪之具,《周礼·考工记》所谓"玉以为兵"者,即此类也。
观此剑形制,刃部未开锋,正合"君子佩玉"之制。剑身通体无饰,线条简净,显荆楚玉工"大巧若拙"之旨。其玉质经千年土沁,犹见温润,当属和田青玉之属。按《礼记》"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此剑之设,非惟炫武,实彰佩者之德。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凡六百余件,此剑与同出之玉具剑、玉戈等,皆属丧葬礼器。战国诸侯"事死如生",以玉兵随葬,既显身份,亦寓护魂之意。此剑尺寸较常制为巨,或为特制明器,足见墓主位尊。
今观此物,可窥战国玉作三昧:选料精审,做工谨严,意蕴深远。昔人云"玉有五德",此剑虽历二千四百载寒暑,其质其形,犹足为今人示先民崇玉尚德之风。湖北省博物馆庋藏此宝,诚为楚文化研究之要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