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81|回復: 3

[诗词赏析]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8-9-5 15: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全诗赏析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全诗注释

1、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2、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3、已薄:已觉单薄。

4、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5、殷勤弄:频频弹拨。

6、空房:谓独宿无伴。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全诗译文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全诗赏析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346卷第20首诗。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张启功 發表於 2018-9-29 00:36 | 顯示全部樓層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太棒了。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16:37
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全诗翻译赏析
gyz9999 發表於 2025-4-3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夜曲》赏析:王维笔下的闺怨美学与心理空间建构

王维此作以二十八字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心理空间,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闺怨主题的表达,更在于通过意象组合与心理节奏的把握,展现了盛唐文人诗的精微境界。

一、时空结构的匠心经营
首句"桂魄初生秋露微"建立双重时间维度:月相初生暗示黄昏向夜的过渡,"秋露微"则点明节气特征。这种微妙的时空设定,为全诗奠定了"临界感"的基调。次句"轻罗已薄未更衣"通过服饰细节,将物理温度与心理温度并置——"已薄"是体感判断,"未更"却是心理选择,这种矛盾性暗示了主人公的潜意识抗拒。

二、动作描写的心理投射
"银筝夜久殷勤弄"中"殷勤"二字尤见功力。古筝在唐代属"急弹乐器",其繁促的指法恰与主人公内心的焦灼形成同构。考《教坊记》所载,银筝多用于《相思怨》《乌夜啼》等曲调,诗人不直言曲名而仅以动作示现,既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要求,又通过乐器文化符码传递深层信息。

三、空间叙事的隐喻系统
"空房"作为核心意象,其恐惧感来自三重缺失:物理空间的伴侣缺席、心理空间的归属感丧失、时间维度的希望悬置。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不忍归"而非"不敢归",在情感强度上形成克制表达,这种"含蓄的强烈"正是王维诗学的精髓。参考《辋川集》中《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孤寂书写,可见王氏对孤独美学的独特把握。

四、盛唐闺怨诗的范式突破
相较于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的瞬间触发,王维此作展现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诗中"未更衣-殷勤弄-不忍归"的行为链条,构成完整的心理叙事,其情感张力不靠情节突变,而依赖日常细节的累积效应。这种写法上承《古诗十九首》的绵长气韵,下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缠绵笔致。

此诗在当代阅读中尤具启示:其通过物象投射心理的创作手法,与现代文学"客观对应物"理论遥相呼应;而诗中表现的孤独体验,亦能引发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共鸣。王维以男性视角精准摹写女性心理,这种超越性别的共情能力,正是伟大诗人的标志性特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