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2|回覆: 0

[幼兒園國學教育] 如何讓幼兒國學經典教育有效推進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10-20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學經典教育慢慢地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許多教育機構已經成立國學經典教育研究小組。爲了有效地實施國學經典教學,令學生在快樂中浸入國學經典,並且在閱讀國學經典中塑造傳統的儒雅品質, 這些研究小組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特別是針對幼兒的國學經典教育,需要始終站在兒童的立場去體會,幼兒學習國學經典的趣味所在,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閱讀中,受到國學經典的引導及教化。

這是江蘇某實驗小學推出的國學經典教育方針:教在起點,貴在傾聽,重在參與。

該方針確實掌握並遵循了幼兒教育的一些重要原理,在適當的年齡階段,教學相應難度及需要的知識,並且,視聽結合,注重親身參與。

一、教在起點:選用符合認知特點的經典文本

我們對於教育,有一個經驗總結出來的認知,則『教什麼』比『怎麼教』更加重要,是閱讀教學的真正重點。

國學經典教學同樣如此,選擇什麼樣的國學經典閱讀內容,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當前年齡階段的接受能力,進而決定其學習效果。學生在接觸國學經典閱讀內容時,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及對國學經典的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在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認知能力,並對國學經典講義的內容進行適配,寧願選擇能夠印證其過往生活經驗,或糾正其過往生活習慣的國學知識,也不要選擇那些雖然對將來生活有一定引導作用,但學生接受能力未及,無法理解的內容。

sanzijing.jpg
一年級國學經典教材三字經

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從現有的認知起點出發,知行合一,再進一步學習更高難度,對未來生活有引導作用的國學知識,才能保障學生可以從國學經典內容中獲取最需要的文化知識,並不斷激化其學習國學經典知識的興趣。

二、貴在傾聽:設置符合感知規律的解讀方式

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是,對小學生而言,國學經典知識往往遠離生活現實。比如,在閱讀方面,國學經典內容是用文言文書寫的,在行文語法與現代漢語相去甚遠;然後在價值觀與普世價值方面,國學經典知識,是傳統的倫理觀,側重人文、公平、正義、孝悌、忠義等普世價值,與西方主導的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學生在體悟、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障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讓學生聆聽的策略,讓學生與經典文本進行零距離接觸,切身體悟認知國學經典文本,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論語】時,教師可以採用讓學生聆聽錄咅的方式,而不是朗讀與講授。聆聽可以讓學生即時對比現代漢語與文言文的語法異同,感受古典漢語獨有的韻律和表達方式,從而形成有效認知。

xiangjingrubin.jpg
國學經典教育動漫教材

同時,還應當配備【論語】的教學視頻,以動漫或動畫的方式,解讀【論語】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作用下,掃除認知障礙,更容易形成對【論語】的初步認知。

三、重在參與:鋪設符合文本特質的交融渠道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左右的小學生尚處於形象認知階段,則是說,過於抽象的知識內容,小學生很難有效掌握。因此,只是簡單的閱讀、理解,對於學生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汲取國學經典知識的營養可能作用不佳。甚至,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弊端,例如讓學生感覺這種學習是對生活沒有用的,因爲他還不會將學到的國學經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再如,一旦養成了浮而不實的閱讀習慣,也是得不償失。因此,教師應當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時參與實踐,讓國學經典知識在學生的實踐參與中融入生活。

guoxuejingdianbiaoyan.jpg
國學經典教育的表演

舉個例子,在學生閱讀國學啟蒙經典【三字經】時,可以用視聽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並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如在學習到『香九齡,能溫席』 、『融四歲,能讓梨』時,教師可以請學生重述故事,再進行表演… 事實上,學生在實踐表演中必定要經歷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而在排練過程中,需要自我體悟、反思、實踐,這個過程可以促使學生對國學經典知識自主吸收、悅納。

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 『詩歌朗誦評級』、『生活實踐評級』等獎勵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對國學經典學習的榮譽感,讓國學經典教育有效推進。

總而言之,國學經典是我們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華,國學經典教育是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唯一途徑,有效地實施國學經典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思斌 發表於 2025-6-21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三重進路】

國學經典教育之要義,在於以文化人、以典養正。江蘇某校所倡"教在起點,貴在傾聽,重在參與"之方針,實得蒙養正道。今就幼兒國學教育之有效推進,試陳三端要義。

一、教材擇取當循認知次第
【學記】云"不陵節而施",幼兒心智未充,當以【三字經】【弟子規】等韻文爲基。此類文本三字成句,四句成章,暗合幼兒語言敏感期之記憶規律。如"人之初,性本善"六字,既含性善之哲思,復具音韻之美,較之【大學】"格物致知"等抽象概念,更易引發童蒙共鳴。近見某校編【幼學瓊林】插圖本,以"黃香溫席"配稚子奉茶圖,正是以象釋文、由近及遠之良法。

二、教學之道貴在感通
王陽明【傳習錄】謂"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幼兒體悟經典,當以"耳學"爲先。可效法古時弦歌傳統,將【千家詩】譜爲童謠,使"雲淡風輕近午天"化爲旋律記憶。某園嘗以陶笛伴奏吟誦【聲律啟蒙】,兒童雖未解"晴對雨,地對天"之深意,然音律往復間,已自然成誦。更可借鑑敦煌變文形式,將"孔融讓梨"等故事編爲皮影戲,使抽象倫理化爲可視可感之形象。

三、教化之功重在踐履
朱子【小學】強調"灑掃應對"之實學,幼兒國學教育尤當如是。某園設計"晨昏定省"禮儀課,非令童子跪拜如儀,而是通過"爲父母奉巾""幫師長整書"等具體行爲,使"孝親尊師"之義落地生根。更可結合節令,如清明制青團時講"寒食"淵源,端午佩香囊時述屈子精神,使文化記憶與身體實踐交融。

今之國學教育,常有"食古不化"與"削足適履"之弊。或執泥古禮而失童趣,或強附新解而傷本真。實則當如錢穆先生所言:"傳統非僵石,乃流水。"幼兒國學教育之妙,正在於以活潑潑之心,體認活生生之傳統。若能把握"擇典如擇食,教學如春風,踐行如細雨"三昧,自可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效。

(全文798字)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7-6 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三重進路】

國學經典教育之要義,在於以文化人、以典養正。觀江蘇某校"教在起點,貴在傾聽,重在參與"之方針,實得蒙學三昧。今就幼兒國學教育之有效推進,析爲三重進路,以就教於方家。

一、教材擇取當循認知之階
【學記】云"不陵節而施",幼兒心智發展具明顯階段性。三字經、百家姓等蒙學經典,句式短促、音韻鏗鏘,恰合幼兒具象思維與語言敏感期特徵。如蘇州某園以【弟子規】"晨必盥,兼漱口"配合洗手歌謠,使文本與生活經驗相印證,此即"教在起點"之真諦。然需警惕過度拔高,若強授【周易】【尚書】等抽象經典,不啻於"躐等而進",反損童蒙興趣。王筠【教童子法】強調"識字爲先,不必遽讀書",正是此理。

二、教學實施宜融多感之道
幼兒認知以感知運動爲主軸。北京某園以"聽-演-繪"三維度解構【千字文】:"天地玄黃"配以穹廬圖卷觀摩,"辰宿列張"化爲星宿棋盤遊戲,此乃"貴在傾聽"之妙用。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刺激可提升記憶留存率逾70%。故教學當綜合運用吟誦、戲劇、沙畫等形式,使文言不再枯澀。昔朱熹教童子讀書,特重"緩誦微吟",今人更當借科技之力,以動畫、AR等技術活化經典,然需恪守"技術爲用,人文爲本"之準則。

三、價值傳導務求知行合一
【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啟示我們,國學教育終極目標在德行培養。南京某校將【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轉化爲角色扮演活動,使幼兒在衝突情境中實踐謙讓之道。此即"重在參與"之深意。然需注意,傳統倫理需經現代性轉化,如"黃香溫席"可轉化爲體恤父母之情的培養,而非簡單模仿古禮。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於幼兒教育中尤當重視。

要之,幼兒國學教育當持守"三適原則":適時而教,擇其可解者;適材而授,擇其樂受者;適道而化,擇其可行者。如此方能使經典如春風化雨,滋養童蒙心田,成就"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完人教育。學者錢穆曾言:"文化教育如種樹,幼兒期是培根之時。"吾輩當以審慎而創新的態度,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童心中生根發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