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6|回覆: 2

[詩詞賞析]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0-21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全詩賞析

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全詩賞析

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全詩賞析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全詩賞析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詩人雨夜思歸,「眇」字反映詩人內心的無奈情態,故園的渺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控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又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詩寫到這裏,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結尾。

此詩結構巧奪天工,含蓄委婉,先寫「故園」,後寫「淮南」,先托出「悠」思,後襯以「雁」鳴,就是在這樣巧妙的安排中,使詩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卻句句深入,層層遞進。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1 21:23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湯巫 發表於 2025-4-7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聞雁】一詩賞析:論韋應物秋夜懷鄉的時空意境建構

韋應物這首五絕,以二十字構築了一個完整的時空意境系統,展現了中唐文人典型的羈旅情懷。全詩通過空間位移與時間延展的雙重維度,將遊子思鄉之情推向極致,體現了唐人絕句"咫尺萬裏"的藝術特質。

首句"故園渺何處"以空間懸置發端。"渺"字既寫地理之遠,更寫心理之隔,與謝朓"天際識歸舟"異曲同工。詩人不直言思鄉,而以設問句式將故園虛化,使空間距離產生美學張力。次句"歸思方悠哉"轉入時間維度,"悠"字雙關思緒之綿長與等待之漫長,與【詩經】"悠悠我思"一脈相承。前兩句構成時空坐標,為後文雁鳴的介入預設了情感場域。

後兩句"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實現意境轉折。秋雨夜強化了時間密度,高齋則凸顯空間孤絕。雁陣南飛的自然現象被賦予文化符號意義,既是【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的時令印證,更是【漢書·蘇武傳】雁足傳書典故的當代演繹。詩人截取雁鳴入詩的瞬間,正如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以聲襯寂手法,使有限文字蘊含無限情思。

此詩結構暗合"起承轉合"之法。前兩句鋪陳情思,後兩句點化意象;由虛而實,由靜而動。其藝術魅力在於"不寫之寫":不直抒羈旅之苦,而借秋雨雁聲傳遞;不刻畫故園景象,而以空間渺遠暗示。這種含蓄表達恰是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典範。

比較文學視野下,此詩與李益"洞庭一夜無窮雁"、杜牧"旅館無良伴"構成唐代雁意象詩歌譜系。韋應物以簡馭繁的筆法,將個人體驗升華為普世情感,這正是唐詩能穿越千年的根本原因。其價值不在字句之工,而在意境之真,至今讀來猶覺秋雨沾襟、雁聲在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