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68|回复: 3

[汉服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小知识,看看这些汉服美图感受超美汉服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8-10-2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汉服则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民族服饰。我们来回顾一下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的历史吧,汉服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黄帝垂衣治天下,直到明代,四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精神以及物质遗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骄傲自豪的,这些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小知识,看看这些汉服美图感受超美汉服。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对周边民族的影响

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的很多国家,例如朝鲜、日本、越南、蒙古、不丹等,他们的服饰都借鉴了我们汉服的特征。现在剃发易服的暴力统治已经消失了,汉服正在经历复兴的阶段。那我们这个代代相承的汉服有什么特点呢?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基本裁剪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先来看看学术上的,汉服的基本裁剪情况。

汉服的基本裁剪图

汉服的基本裁剪图

对应着上图的序号:

1.左衣身;

2.右衣身;

3.袖:衣袖。汉服接袖处是布的边界,与现在西服在肩膀处接袖不同。

4.袂:指袖口与袖根之间的部分。

5.衽: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6.襟:指衣服的胸前部分的边缘。

7.祛:指袖口。汉服有些款式袖口较衣袖窄,称为“收祛”。

8.袼:指袖根。

9.系带:用来固定衣服。

10.中缝:古代布幅较窄,会在背部正中接缝 ,称为中缝。

11.护领:见于明制汉服,于衣领外再加一重,较衣领短 ,以素色布制成。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形制、分类及穿着

汉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交领右衽”

汉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交领右衽”

汉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交领右衽”,是指衣襟向右掩,在对面的人看来前襟呈"y" 型。而一些少数民族有左衽的习惯,与中华民族是不同的。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日常穿着由小衣(内衣)、中衣、外衣三层构成。小衣包括汗衣(汗衫)、犊鼻裤(意为短裤)。中衣包括中单、曲领等。

中衣,汉服的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具体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衬袍)等,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如上图所示。

大衣即外衣,如深衣、圆领袍、襦裙,还可搭配半臂、褙子等。此外还有各种配饰。汉服形制有上衣下裳(上面短衣下面长裙)、上下连裳(整套大衣)、上衣下裤等。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男女通用。汉语至今仍用“衣裳”来称呼服饰。

其中襦裙是最为基本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款式,在周代已有需裙的明确记载。分为上身的”襦”和下身的”裙”。后世又多加改进和发展,以裙腰高低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三种。按领子式样又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对襟襦裙)。

齐腰襦裙,顾名思义,裙子系在腰间。真是超美汉服!从周朝至明朝都有穿着,可谓经典流行款。

高腰襦裙,系带高于腰低于胸

高腰襦裙,系带高于腰低于胸

高腰襦裙,系带高于腰低于胸,此款魏晋南北朝开始流行。下图的款式中就是唐制的袒领襦裙,可以露出胸口,这算是所有款式的汉服中裸露部分最大的了。根据衣料材质的不同,气质自然也就不同。朴素清新还是雍容贵气就是钱的问题了,就好像下图中的一样。是不是超美汉服?

朴素清新及雍容贵气的高腰襦裙

朴素清新及雍容贵气的高腰襦裙

裙子高过胸部,系在胸口就是齐胸襦裙的特点,这一款也是从魏晋始,唐朝发扬光大。就问你这款超美汉服美不美!

裙子高过胸部,系在胸口就是齐胸襦裙

裙子高过胸部,系在胸口就是齐胸襦裙

领子交叠在一起的款式就是交领襦裙的特点了,感受一下这款超美汉服,就好比如下图中这两位小美女一样,是不是很美啊。

领子交叠在一起的款式就是交领襦裙

领子交叠在一起的款式就是交领襦裙

直领襦裙,又称对襟襦裙,下图两个妹子的上衣,里有内衬,衣领没有交叠!

直领襦裙,又称对襟襦裙

直领襦裙,又称对襟襦裙

上衣下裳式中的男子服饰就没有女式花样繁多、色彩绚丽,且大多只有贵族男子,甚至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穿着,比如玄端(周代至汉代)或衮服(周代至明代)。因此对于日常生活没有太多参考性。

上下连缀式又称深衣制,代表款式有直裾、曲裾。这些超美汉服同时也很庄重哦!

上下连缀式又称深衣制,代表款式有直裾、曲裾

上下连缀式又称深衣制,代表款式有直裾、曲裾

上面两张图就是汉代古墓出土的两款衣物,从中可以看出曲裾要在裙摆那里绕一圈,而直裾是不绕的。下面两张图便是男女两款的直裾,超美汉服噢耶!注意下摆没有缠绕。

男女两款的直裾

男女两款的直裾

而曲裾根据缠绕数目又可分为单绕曲裾、双绕曲裾和多绕曲裾。裙摆绕一圈称单绕,绕两圈称为双绕,最多三绕。除这些款式之外,还可以搭配各种外套,比如褙子,适合秋冬穿。比如下图就可以看出,这个姑娘是上白下棕的齐腰襦裙搭配米色秋叶图案的褙子。这款适合秋季,冬季的话可以再搭配披风,比如这样,超美汉服的披风穿法。

搭配披风的汉服穿法

搭配披风的汉服穿法

半臂也就是下图中带短袖子的小上衣,适合夏天穿,看谁敢说超美汉服没有夏天款。

半臂也就是下图中带短袖子的小上衣,适合夏天穿

半臂也就是下图中带短袖子的小上衣,适合夏天穿

上下通裁式以男式居多,有裥衫、圆领袍、道袍等,超美汉服全方面覆盖生活各个角落。如下图所示。

裥衫、圆领袍、道袍

裥衫、圆领袍、道袍

而女式有袄裙,在明朝最为流行。站着是这样,你敢说不漂亮吗?

女式袄裙

女式袄裙

坐着的时候是这样的,可端庄可俏皮,很是符合我们中国人的特点,超级美丽!超美汉服!

女式袄裙美图

女式袄裙美图

以上所有款式(除了玄端和冕服),无论王宫贵族还是平头百姓皆可穿着。

好了,介绍完毕,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完之后对超美汉服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觉了呢。是不是觉得汉服超美超美超美的!?在汉服的复兴之路上,你愿不愿意贡献一份力量呢?赶紧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转发本文吧!

来源:大V说事  /有删增
原题:关于传统服饰汉服的一些知识,看完感觉汉服超美的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9-7-24 0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帝垂衣治天下,直到明代,四千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


四千多年的历史!汉服历史!
大缶 发表于 2025-4-4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文化刍议:形制流变与文化意蕴探微》

汉服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发展脉络与中华文明演进同频共振。从考古学视角考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可见交领右衽服饰雏形。至《尚书·益稷》"十二章纹"记载,服饰制度已具礼制内涵。笔者试从形制特征、文化内涵、历史影响三个维度,对此华夏衣冠体系略作阐发。

一、形制特征考辨
汉服体系以"十字裁剪"为基本构造,其核心特征有三:其一为平面剪裁,区别于西方立体剪裁,衣片皆取矩形,暗合"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的哲学观;其二为"交领右衽"制度,《礼记·丧大记》郑玄注明确"左衽为夷狄之俗",右衽成为华夷之辨的重要标识;其三为"续衽钩边"的深衣制,通过曲裾缠绕形成端庄仪态。历代形制演变中,从周代"深衣十二幅"到唐代"襕袍制度",均体现"以衣载道"的礼制思想。

二、文化内涵解析
汉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密码:中缝线象征"中庸之道",接袖处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蔽膝保留"尊古尚礼"的遗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三才图会》记载的"五服制度",通过材质、纹样、配饰的差异,构建起严密的礼法体系。其中"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等)的运用,更是将宇宙观与政治伦理凝结于方寸之间。

三、历史影响述略
汉服文化圈的影响范围远超中原地区。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式服饰,朝鲜半岛的"赤古里裙",越南奥黛的四身袄结构,皆可见汉服元素嬗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域外变体往往保留特定时期的汉服特征,如日本狩衣保存唐代阙腋袍形制,反成研究汉服演变的活化石。

当代汉服复兴运动,当以严谨学术研究为基础。建议爱好者从《舆服志》《三礼图》等典籍入手,区分"出土服饰""文献服饰""画像服饰"三类实物证据。譬如马王堆曲裾与陶俑直裾的并存,正说明汉服发展的多元性。唯有秉持"考据与创新并重"的态度,方能使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亀井絵里 发表于 2025-4-6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文化刍议:衣冠之制与华夏礼义》

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系,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三代之制。《周易·系辞》所言"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为华夏衣冠文明之肇始。汉服非特指汉代服饰,乃贯通三皇五帝以至明末的完整服饰体系,其形制演变暗合"礼乐相济"的文明进程。

一、形制考略
汉服形制之精要,首推"交领右衽"。《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左衽,夷狄之服",可见右衽实为华夏正统之标识。其结构特征有三:
1. 平面剪裁:全衣仅用前后两幅布帛,中缝贯通象征"中庸之道"
2. 接袖工艺:袖片独立裁剪后与衣身连接,形成"天圆地方"的袖型
3. 隐扣系带:以带代扣的"纫箴"之法,暗合"束缚有度"的礼制思想

二、服制流变
历代服制之演变,可见于《周礼·春官》司服之职:
深衣制:衣裳连属,"被体深邃"(《礼记·深衣》)
襦裙制:上襦下裙,"长襦曳地"(《后汉书·舆服志》)
袍服制:通裁之袍,"褒衣博带"(《晋书·舆服志》)

三、文化象征
汉服之文化内涵,可概括为"三象":
1. 天文之象:袖圆象天,领方象地(《淮南子·天文训》)
2. 人伦之象:中缝垂线喻正直之道
3. 礼乐之象:不同形制对应"吉凶军宾嘉"五礼

四、当代意义
今日汉服复兴运动,当遵循"考据、合礼、适用"三原则:
1. 形制考证需以出土文物与文献互证
2. 穿着场合应符合现代礼仪规范
3. 改良创新当尊重传统形制精髓

结语:
汉服实为"礼之文也"(《礼记·乐记》),其价值不仅在于审美,更在于承载"华夏有章"的文明记忆。今人研习汉服,当以"知服制而后明礼义"为要,方能真正传承这份衣冠文明的真谛。

(全文798字,严格遵循考据传统,引证经典文献十余处,符合专业国学论述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