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與合,我們常常相對使用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開篇的一句話。分與合,我們常常相對使用,這裡分表示『分開』的意思。那麼古人怎樣通過字形的構造來體現『分開』這樣的含義呢?我們可以從分的字形中找答案。
分表示『分開』的意思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簡體字十分形似。這是一個會意字,中間是一把刀,把上面的『八』分開成為兩半。所以分字從八,從刀。『八』在古漢語中本身就有着背離、分別的意思,再加上一把『刀』,加深了把物體從中剖開,使得它兩半分離的意義,所以它的本義就是分開、分割。在古代文獻中,分表『分開』這一義項的用法很普遍。比如在【莊子·漁父】中就有『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的說法。這裡分即表分開之意,分庭抗禮,就是說古代賓主相見,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表示平等相待。杜甫的【八陣圖】中有這樣兩句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意思是說,諸葛亮的卓越功績在於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由此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並存、同分天下的局面,他的卓著聲名之一就是創製了八陣圖。這裡的『分』也是作『分開』或『分割』講的。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簡體字十分形似
【說文解字】說:『分,別也。』別就是分別的意思。在古漢語中,分引申出了很多與本義分開有關的意義,比如分辨、區別。【論語》裡曾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子路跟着孔子走,卻落在了後面,碰到一個老者,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者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說完,便扶着拐杖去鋤草了。這裡『四體』指人的雙手雙腳,『四體不勤』是說手腳不勞作;『五穀』是古代常用的五種農作物,『五穀不分』是說各種穀物都分辨不出來。此外,一個事物分開,所分出的部分就是分支了。所以我們現在很多分局、分隊、分冊等等,都是指一個事物整體的分支部分。另外,物體被分割開就有了各自的歸屬,所以分還可以指分配、給予的意思。上古時期,周朝滅商之後實行分封制,就是把自己統治下的土地分配給親族和大臣,由這些諸侯們進行直接管理。
分表『分開』這一義項的用法很普遍
由本義引申,分還有很多做量詞的用法。就長度而言,古代中國的長度體系里,分是日常所用的一個很小的單位:一分是一尺的百分之一,一寸的十分之一,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用公制單位3.33毫米左右,遠遠小於現代的一分米所等於的100毫米。此外,除了長度,分還可以做各種別的度量單位的量詞。如時間單位,分鐘是小時的六十分之一;貨幣單位,分是元的百分之一;角度測量單位,分是六十分之一度。由於『分』實在是一個太小的概念,因此化學中的概念molecule--『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的相對穩定並保持該物質物理化學特性的最小單元』,翻譯到漢語裡時就叫做『分子』。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人這一生,分分合合在所難免,貫穿其中的,往往是『悲傷』二字——親人分離心生牽掛、愛人分別嘶聲裂肺、朋友分別依依不捨,『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多少辛勞惆悵都是從『分』開始的。因此,古往今來,詩人對於分離之事吟詠不絕。在柔情委婉的詩人眼裡,分離以待相見,亦是憂愁與歡喜疊加,因此古詩詞中有『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這樣的淒涼,有『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這樣的不舍,也有『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這樣的釋然,更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樣的悲壯……
【說文解字】說:『分,別也。』
分離的滋味總是不好受,古人用詩詞表現出來,記錄着那些悲歡與離合,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是離愁別緒,還有對知己、對朋友的深情與在乎,更有安慰與勸勉共存的生活智慧--分離,是結束,也象徵着開始,是告別,也預示着再聚。正是因為人生中有各種各樣的分離之苦,才會有來日的重逢之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