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里到處都在拆遷,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和殘碑斷碣,今日偶見明朝 開國功臣後裔 所立殘碑。在一間被拆毀的宗祠,殘垣斷壁上,尚有清代石碑一通,仔細觀之,碑文尚可辨識,乃【俞氏囗建宗祠碑序】。 其中有雲 葢蓋聞周王開基修祖廟以序昭穆,孔聖訓孝先追遠而報宗親,是知問本尋源人所當執也。溯我始祖俞廷玉發跡江南鳳陽府安豐縣,生子三,三通淵,次通源,長通海,次長後裔派衍各省,唯通淵之子俞聰自囗囗三年授建昌衛,出師宣光江,炳靈錫此當爲『賜』字之誤夢顯聖,迎奉任所,遠邇祈酬有感,至正德年造廟於西城,香菸益見鼎盛,然我祖囑子孫祀事勿缺,歷今數百餘年,神恩庇佑,祖澤綿延,故爾後裔蕃衍,俊傑挺生,流之光,實因積之厚矣。茲合族同心創建宗祠,祀列祖在天之靈以妥以侑,表孫子疑子孫之誤奉先之意而熾而昌。特敘嶺末,勒石不朽。並將修造費用數目列後後字之誤。 ...略... 皇清咸豐七年歲次丁巳
俞氏囗建宗祠碑序
俞氏囗建宗祠碑序 查明代黃金所撰【皇明開國功臣錄】、焦竑【國朝獻征錄】及清修【明史】可知,此處俞氏乃明朝開國功臣龍虎上將軍河間郡公俞廷玉、嶲國公俞通淵父子後裔,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創立家廟,清代改建爲宗祠。俞廷玉,元末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後遷居巢湖,創立巢湖水師,於至正十五年,率領巢湖水師助明太祖朱元璋發起渡江戰役,打敗元朝長江水師統帥蠻子海牙,占領集慶今江蘇南京,開基江左,後又以巢湖水師控扼長江,先後打敗了陳友諒的洞庭湖水師和張士誠的太湖水師,奠定了明太祖統一中國南方的基礎。俞廷玉三個兒子,長子俞通海,官中書省平章政事副丞相,封豫國公,死後獨生女爲明太祖所收養,封金花公主;次子俞通源,嗣官爲中書省平章政事,封南安侯;季子俞通淵,官驃騎將軍,封越嶲侯,建文二年,領豹韜衛親軍御靖難之師,戰歿白溝河,追封爲嶲國公,後裔爲明朝世將,曾在永樂年間參與征伐安南今越南的戰役,所以上述碑文中有『出師宣光江』等語,宣光江在今越南宣光省。 俞廷玉父子四人均爲明朝開國大將,明太祖在頒給俞通源的誓書鐵券中說:『朕觀歷代有父及其子,兄及其弟,皆爲佐運之良臣者,心甚嘉之,然世不多見。朕起自淮右,駐兵和陽,爾兄通海以所部師來附,東渡大江,如履平地,乃克採石,定金陵。繼而兩平敵國,勳績著焉。何大功將集,遽然先逝?朕憫其勞,追封爲豫國公。爾通源實其親弟,因世其官,以平章鎮於江淮。從征中原,多效勞力。今天下已定,論功行賞,朕無以報爾,是用加爾爵祿,使子孫世世承襲。茲與爾誓:若謀逆不宥,餘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俞氏家族墓位於今南京雨花台,前幾年人民網曾有專題報導。 上述【俞氏囗建宗祠碑序】可爲明代開國功臣家族歷史和明初衛所世官制度及對安南的戰事的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