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0|回覆: 4

[中藥大全] 中醫兒科專家告訴你·寶寶為什麼流口水?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10-31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兒科專家,寶寶流口水是怎麼回事?

【導讀】家長疑問,孩子總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濕噠噠的,總是擔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麼病?孩子流口水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寶寶流口水?正常嗎?

名老中醫王瑞春:很多小寶寶小時候都有流口水,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們可以見到很多小寶寶平時玩、吃東西,或者是睡覺時都會口水。寶寶流口水主要是下面的原因:

剛出生的小寶寶,只吃母乳或奶粉,而這些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寶寶分泌的唾液就很少,此時寶寶一般很少有口水流出。但4個月以後,從母乳過渡到吃含澱粉的輔食,刺激唾液澱粉酶的分泌,再加上此時有的小寶寶喜歡吮吸手指等,加重了唾液腺的分泌,而且小兒口腔容量小,口腔深度不夠,又不會吞咽、調節口腔內的口水,於是積儲後會自然流出。所以口水就漫過大堤。

同時,6-7月長牙也會刺激三叉神經和唾液腺的分泌,導致口水增多。等寶寶學會吞咽以後,口水自然會減少。

一般來說,寶貝流口水屬於階段性現象,有一定的規律性。新生兒時期唾液腺不發達,生後第1周,其唾液分泌量一晝夜約為50-80ml,是成人的1/20-1/25。嬰兒唾液分泌量約4個月時才增加到每晝夜200-240ml,到5個月後,才顯著地增加。

0-3個月以內:口水少

新生寶貝不會流口水,因為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加上此時寶貝多是母乳或乳類餵養,並不需要唾液酶參與消化,也不會刺激唾液腺分泌。

4-6個月:開始流口水

給寶貝添加的米粉等澱粉類食物,會反射性刺激唾液腺分泌,至寶貝5-6個月時唾液分泌明顯增多。但寶貝口腔容積相對較小,吞咽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尚不能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

7-18個月:口水旺盛

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恰好處在寶貝的萌牙期。乳牙萌出時頂出牙齦,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也可激發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2歲之前:停止流口水

大部分寶貝在兩歲之前,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嘴邊也不再濕乎乎的了。但也有一些寶貝兩歲以後還是不斷地流口水。

中醫告訴你:寶寶流口水怎麼辦?

中醫理論中,寶寶流口水的原因有兩個:

一,脾胃積熱

廉泉穴乃津液之道路,如果寶寶脾胃素蘊濕熱,導致廉泉不能制約,口水會流出不止。此時,寶寶可能是口角流口水,口水粘稠,甚至還會口角赤爛、小便赤短、大便乾燥、臉、舌頭髮紅,舌苔黃厚、指紋發紫等症狀。

治療方法:清熱燥濕瀉脾,可以用清熱瀉脾散治療。

二,脾胃虛寒

寶寶脾胃虛寒,導致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脾胃虛寒的寶寶流出的口水是稀的,另外還有小便清長,臉色發白、舌苔薄白,指紋淡紅等症狀。

治療方法:用張渙溫脾湯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朮、乾薑、益智仁、烏藥。另外,還可用草藥單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連服5—7天。或者生薑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為止。

名老中醫王瑞春特別提醒:

並非所有的流口水都屬於正常情況,某些時候寶貝流口水是疾病的徵兆:

流口水的同時還伴有口角破潰發炎的,或者是口腔黏膜充血或潰爛,拒食煩躁等,這是口腔炎導致的流涎症。

如果伴有一側或雙側面部肌肉萎縮、咀嚼無力,這是由於消化不良、腸道蛔蟲症所致的流涎症。

假如出現智力發育不全、痴呆,這是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全所致。

許多原因可能導致寶貝的『長流水』,不過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口腔炎,媽咪需要特別關注,如果寶貝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他的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15:07
家長疑問,孩子總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濕噠噠的,總是擔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麼病?孩子流口水是什麼原因?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20:26
家長疑問,孩子總是流口水,脖子下面濕噠噠的,總是擔心孩子老流口水是不是什麼病?孩子流口水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寶寶流口水?正常嗎?
遊客  發表於 2018-10-31 20:30
中醫告訴你:寶寶流口水怎麼辦?
中醫理論中,寶寶流口水的原因有兩個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4-13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兒流涎證治芻議——從脾胃論治口水異常諸候】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五臟化液"理論,參酌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脾胃學說,分述流涎之生理病理及調治要訣)

一、生理性流涎之常度
【諸病源候論】謂:"小兒滯頤者,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此生理現象當分三期觀之:
1. 萌芽期(4-6月齡):恰如【育嬰家秘】"谷氣始萌"之說,唾液腺受水谷刺激而泌津,然"嬰兒胃小如雛,脾弱似柳",吞咽未協,故見涎溢。此期涎液清稀,頤部潮紅而不潰爛。
2. 齒齖期(7-18月齡):【顱囟經】云:"齒者骨之餘,髓之所養。"乳牙萌動擾動陽明經氣,引動廉泉津液外溢。特徵為涎沫粘稠,伴齦腫拒按。
3. 收斂期(2歲前後):【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指出:"三歲兒脈氣漸充,脾能攝津",此期涎液當漸收攝。若逾期仍流,則屬病候。

二、病理性流涎之辨治
(一)脾胃濕熱證
證見:涎液稠濁如絲,口角赤爛,小便黃短,指紋紫滯。此乃【幼科發揮】所謂"脾熱則涎黃"之候。
治則:清脾瀉熱,佐以斂津
方藥:瀉黃散加減(藿香6g,梔子3g,石膏10g,甘草2g),加佩蘭、石榴皮。外用以白礬泡湯拭口。

(二)脾氣虛寒證
證見:涎液清稀淋漓,面白神疲,大便溏薄,指紋淡隱。此系【幼幼集成】"脾冷涎自流"之象。
治則:溫中健脾,固攝津液
方藥:六君子湯加益智仁、芡實。可佐以吳茱萸研末醋調敷湧泉穴。

三、調護要訣
1. 拭涎法:取細軟紗巾,蘸溫水輕按吸乾,忌反覆摩擦致"嬌肌受損"(【嬰童百問】)
2. 食療方:濕熱者用薏苡仁粥;虛寒者予山藥茯苓羹
3. 齒齖期可予冷磨牙棒以鎮陽明經氣

(結語)小兒流涎如逾兩歲未愈,當慮"五遲五軟"之虞,宜詳查發育情狀。昔錢乙治李寺丞子案,即以涎證為脾風先兆,早投七味白朮散而愈。故明辨常變,方得兒科要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