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0|回复: 2

[诗词赏析]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11-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赏析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游客  发表于 2018-11-2 15:33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薛佛 发表于 2025-4-14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终南别业》禅理探微及王维隐逸诗的美学建构

王维此诗以四十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隐逸哲学体系。"中岁颇好道"与"晚家南山陲"形成时空对仗,不仅交代人生转折,更暗合《周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变易之道。颔联"兴来每独往"之"独"字,实为道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实践,较陶渊明"欲辨已忘言"更显行动力。

"行到水穷处"一联堪称唐代禅诗最高成就。从技法看,"行""坐"二字构成动静相生的太极图式,"水穷""云起"形成阴阳转化的宇宙韵律。钱锺书《谈艺录》指出此联暗合《维摩诘经》"不断烦恼而入涅槃"的理趣,水流尽处恰是云起之时,展现禅宗"向死而生"的终极智慧。较之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纯然写景,王维在此完成了景语到理语的升华。

尾联"偶然值林叟"的叙事转折尤见匠心。《唐诗别裁》评此联"似断实连",表面打破前六句的超然意境,实则通过"谈笑无还期"将禅理回归生活。这种"即凡而圣"的写法,比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的孤绝更显圆融,印证了南宗禅"平常心是道"的宗旨。

王维隐逸诗的美学特质在于三重辩证统一:以儒家的中和之道为骨架("中岁""晚家"的时间秩序),以道家的自然哲学为气血("独往""自知"的主体精神),以佛家的空观智慧为神韵("水穷云起"的缘起观)。这种三教融通的审美范式,直接影响后世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哲理表达,成为士大夫精神困境的终极解决方案。

当代读者赏读此诗,当超越简单的闲适解读,注意"空自知"与"无还期"的互文关系——前者是孤独的修行,后者是圆融的证悟,共同构成中国隐逸文化中"独善"与"兼济"的永恒命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