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50|回覆: 2

[詩詞賞析]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11-3 1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全詩賞析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全詩賞析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前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裏沉埋着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着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後二句詩人從反面落筆評論戰爭成敗的原因,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天噬眼淚 發表於 2025-4-1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赤壁】一詩乃晚唐杜牧詠史之傑構,其藝術匠心與史論深度尤值細究。全詩以"折戟沉沙"起興,實為"物色帶情"之法。鐵戟雖折而"未銷",既暗喻歷史記憶之永恆,更寄託詩人對前朝風雲的追思。磨洗辨認之細節,恰似史家考據功夫,將讀者引入歷史現場。

後二聯之議論尤見杜牧史識。"東風"句以假設筆法重構歷史,揭示偶然因素對歷史進程的決定性影響,此乃對【三國志】"時風盛猛"記載的詩性轉化。"銅雀春深"之想像,以"二喬"意象為焦點,將政治博弈具象為美人命運,深得【左傳】"賦詩斷章"之妙。蘇軾【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慨嘆,正與此詩遙相呼應。

杜牧此詩實開宋人"以議論為詩"之先河,其史論價值不亞於【阿房宮賦】。清人何焯【義門讀書記】評此詩"用意隱然",正道出其中寄託。詩人表面詠史,實則自況——周郎得東風之便而建功業,反襯自身懷才不遇之悲。這種"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寫法,正是唐人詠史詩的典型範式。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4-14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赤壁】一詩析義——論杜牧詠史詩的史觀與詩藝

杜牧此作,誠為唐人詠史絕句之圭臬。全詩以沉沙折戟起興,至銅雀春深作結,短短二十八字間,融器物考據、歷史重構、命運反思於一體,實具"尺幅千裏"之妙。

首聯"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以考古學視角切入歷史。鐵戟經六百載江水沖刷猶未銷蝕,此物性之恆也;而持戟將士早作塵土,此人事之變也。詩人以"磨洗"動作勾連古今,恰似太史公"究天人之際"的筆法。值得注意的是,此戟實為詩人虛構之物——赤壁戰場在江北烏林,杜牧所見黃州赤壁本非古戰場。這種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錯位,正見詩人"以虛證史"的匠心。

頸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乃全詩魂魄所在。其史觀之卓異,體現於三重解構:其一解構英雄史觀,將周瑜之功歸於偶然天時;其二解構正統敘事,以二喬命運暗示國家存亡;其三解構性別政治,將女性作為歷史進程的象徵符號。曹操【銅雀台賦】本無"鎖二喬"之句,杜牧故意曲解典故,實為凸顯歷史偶然性——東風若改向,則江南文化符號(二喬)將淪為北方戰利品。

此詩藝術成就更在"以微知著"之法。擇取"折戟"、"二喬"等細小意象,卻承載着文化基因存續的重大命題。宋人謝枋得評"用意隱然",清人賀裳謂"含蓄深窈",皆指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質。杜牧身處晚唐,借赤壁之事暗喻藩鎮割據之危,這種"詠史即詠懷"的筆法,上承左思【詠史】,下啟王安石【明妃曲】,構成中國詠史詩的重要傳統。

要之,杜牧此詩之價值,非止於周瑜、曹操之褒貶,而在揭示歷史進程中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係。其史家之眼、詩人之筆的交融,恰如銅雀台前那縷決定性的東風,在唐詩星空中劃出了永恆的光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