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9|回覆: 0

[易姓] 易中撰廣東新會玉橋易氏第六屆修譜序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11-4 0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譜何以族名,譜一族也,易氏之有譜,譜易氏也。

易氏派分荊楚,丹陽徙居仙城小市,子曰叔止,派延四房,曰湛、曰凝、曰晹、曰映三人南海而奠居焉。祖映宣義,自廣趨肇,復遷古岡,粵之有易氏自丹陽祖始也,吾譜於宣義下派,則書名、書字、書善、書惡、書生、書卒、書葬、一一遂詳。而三房止存其號者何也,譜蓋古岡房作也。

譜以五世一台,世經人緯,自一縱散而千支萬衡,繁而不亂,秩然有序者,是一本而萬殊也,千萬衡皆干爲於一縱者是萬殊而一本也,簪纓世胄,則詳其某科薦賢,書某人官何職,官任何處,不敢有忽者何也,蓋志其盛,以示不忘也,猗與、吾之譜可謂詳且悉矣。雖然莫爲之前,雖美弗彰,莫爲之後,雖盛弗傳,自我重祖十世孫同知丹陽公,上追先世以立其基,宋晉府儀賓公以承其緒,明進士璘公在京續序而光大之,自是科甲林立,文人蔚起,登賢籍者,東峰公以戊午、文炳公以甲午、奇際公以庚午、祖逵又以丁卯而宴鹿鳴焉。他如明經而登仕籍,指不勝屈,雖其人先後不齊,大都有功於斯譜也。

若呼承先啟後,集吾譜之大成,定祭典、著字派、作家訓、較前譜更加詳明,則司訓宜秋公,其最著者,所謂光前裕後,美盛彰傳者與,嗣是以後,迄今二百餘年矣。

族譜之修,正在今日矣,無論合族,五服之內,舉貢監而肄膠庠者,數十餘人,不可謂無其人矣,中於丙辰,濫叨鄉薦,抵古岡諧祖並省墓,議及修譜,眾皆忻忭。

於是長者以編,賢者以輯,吾譜適成,詩曰:以嗣以續其斯之謂與,夫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祖貽謀燕翼,俾熾俾昌,有永無極者矣,續修之舉,猶望後之有志者。

己未科進士出身承德郎總理兩廣京塘務府事次男中百拜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4-3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玉橋易氏譜牒續修文脈考】

蓋聞譜牒者,宗法之遺制也。易氏自丹陽公肇基嶺南,歷六百年而世系昭然,此非獨血胤之傳,實文脈相承之道統存焉。今觀中公序文,其義例之精嚴,足爲後世譜學範式。

一曰"世經人緯"之法。以五世爲紀,縱貫橫連,猶【周禮】之九族親疏,司馬氏之表列年爵。其"一本萬殊"之論,深得程朱理學"理一分殊"之旨,使昭穆有序而親疏可辨。昔歐陽修作【歐陽氏譜圖】,蘇洵創【蘇氏族譜】,皆未若此經緯分明。

二曰"書善錄惡"之筆。宣義公以下,生卒葬所、宦績德行,靡不備載。此【春秋】褒貶之遺意,非徒爲誇耀門楣。三房僅存其號者,正見"信以傳信,疑以傳疑"之史家法度,與太史公"疑則闕焉"同揆。

三曰"科甲承緒"之錄。自宋晉府儀賓至明進士璘公,及東峰、文炳諸賢,皆以"登賢籍"爲系。此非特重功名,實存"詩書傳家"之深意。昔顏之推【家訓】云:"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爲人師",易氏之盛,其來有自。

至若宜秋公定祭典、著字派,尤見禮制之精。祭法合於【家禮】,字派准乎【爾雅】,此非通經碩儒不能爲。今譜載"數十餘人肄膠庠",正【學記】"化民成俗"之效。

中公丙辰鄉薦後即倡修譜,其心可鑑。昔張載言:"宗法不立,則人不知統系來處",今易氏六修族譜,使"祖貽謀燕翼"者,非獨尊祖敬宗,實以立身垂訓。後之覽者,當思"萬殊一本"之義,勉爲"光前裕後"之人。

謹按:譜成於嘉慶四年己未(1799),中公時任兩廣京塘務府事。玉橋易氏現存宗祠三進,尚存明清匾額七方,可與此譜互證。今之續修,宜循"信而有徵"之旨,使文獻足征,永世弗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