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87|回覆: 1

[講古] 道家陰陽辯證思想方式下的曠世奇才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8-11-13 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文所說的道家人物,是指運用太極、陰陽辯證思維的人,是為了與儒家孔孟之道作區別,不是嚴格界定。

從周朝的姜子牙,漢朝的張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義,再到明朝的劉伯溫,以及諸葛亮、范蠡等都是道家人物,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傑出的軍事家或政治家;

道家陰陽辯證思維

道家陰陽辯證思維

法家是道家的一個分支,獨立成派,主要運用於政治領域、國家層面。法家代表人物,如管仲、李悝、吳起、商鞅、秦始皇等都是傑出的政治家或軍事家。毛澤東思想與道家思想密切相關,毛澤東思想的源頭是中華文化和中國革命實踐,而不是馬列主義,也可以說毛主席是法家人物,更可以說是道家人物。

在政治、軍事、外交領域,鬼谷子所創立的縱橫學,講述陰陽捭闔之道,更是培養了象蘇秦、張儀、孫臏、龐絹等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更是『一人怒而天下懼,一人熄而諸侯安,三寸之舌可抵百萬雄師』。

在陰陽思想指導下,了解戰爭的規律,中國的軍事家層出不窮。【孫子兵法】更是集大成者。明朝傑出將領戚繼光說他的軍事思想主要來源於易經,易道同源。

這些在政治、軍事領域的傑出人物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陰陽思想指導下,而且大都是戰爭頻繁或開國之初湧現出來的。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證明,這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也許有人說,和平年代,當然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無法表現出來,即使表現出來了也無人知道。表面上看是有道理,但仔細分析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和平是短暫的,農民起義和外族侵略幾乎每朝每代都有,從不間斷。

但從歷史文獻看,所謂和平年代,傑出的政治家很少,反而大都是奸相,如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高俅、秦檜、賈似道,明朝的嚴嵩等,也就是說和平年代奸相輩出,而戰爭年代,傑出的政治家輩出,這難道也是歷史周期率?

二千年的中國歷史,儒家孔孟之道佔據主導思想地位,基本上與陰陽辯證思維沒關係,但一到戰爭年代,王朝末期,新王朝開國之初,戰爭頻繁,人們首先想到的要多了解兵法,以陰陽辯證思想指導的孫子兵法肯定是首選。

再說中國的陰陽辯證思想方式已融入到漢字和詞彙中,如利害、吉凶、禍福、好歹、進退、否極泰來、一分為二等,稍一激發,中國人的陰陽辯證思維方式就便湧現、迸發出來,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便大量湧現。亂世能臣層出不窮,甚至不太識字的人照樣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從奴隸到將軍不斷重演。

道家人物,擁有陰陽辯證思維能力

道家人物,擁有陰陽辯證思維能力

為何道家人物,擁有陰陽辯證思維能力的容易產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

家,甚至是曠世奇才呢?

因為陰陽是從自然規律中經過千萬年總結出來的,擁有陰陽辯證思維能力的人掌握了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能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發展的進程,具有戰略眼光,能背負青下看,能預知未來,未雨綢繆。

為何統治者尊崇儒家孔孟之道,而道家人物卻隱居山林?因為儒家思想可以極大的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統治者的統治,所以受到統治者不遺餘力的支持。

而道家陰陽學說領域出來的人都是擅長掌握各種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人,這其中就有很多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這兩種人正是統治者最害怕最防範的兩類人!

所以,陰陽領域的人雖然都比較隱秘,但都是各種各樣的曠世奇才。

沙舟 發表於 2025-3-26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道門英傑的陰陽辯證思維傳統】

道門一脈,自黃帝問道廣成子始,其陰陽辯證之理,實為華夏文明之樞機。觀歷代英傑,確如帖中所言,皆深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玄機。然需辨明者,此非止於術數之用,實乃貫通形上形下之大道。

姜尚垂釣渭水,張良進履圯橋,皆示"柔弱勝剛強"之要義。諸葛亮"寧靜致遠"實承老子"致虛極,守靜篤"之訓,戚繼光以【易】演陣,正合"陰陽不測之謂神"的兵道精髓。此輩皆能於"反者道之動"中把握事物轉化樞機,非徒執一端者可比。

法家雖主刑名,然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商君"不法古不修今",皆暗合道家"因時為業""與時遷移"之旨。至若鬼谷縱橫之術,其"捭闔"之道,實本於【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辯證認識論。

今論毛澤東思想與道法淵源,當知【矛盾論】中"對立統一"之說,與【周易】"一闔一辟謂之變"實相貫通。然需申明者,道門智慧貴在"執兩用中",非偏執剛強。昔范蠡三徙成名,張良功成身退,方為深得"陰陽相濟"之真諦。

要之,陰陽辯證非權謀之術,實為參贊化育之大經。後世學者當於此中見天道流行,非僅止於將相功業之跡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