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14|回复: 0

[儒家学说] 论语翻译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11-1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阳货篇第4章》孔子到武城因何“莞尔而笑”?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音wǎn)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之”,指前往,来到。武城:地名,鲁国的小邑。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就是以琴瑟伴奏歌唱,意指子游用礼乐来教化百姓。弦,指琴瑟。“莞尔”,指微笑的样子。子游:姓言,名偃,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笑地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在上位的君子学了道就能体恤民众,普通庶民学了道就容易遵从教化政令。’”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讲的话不过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

本章所记说明了什么呢?本章记载了子游在武城推行礼乐教化的景象,以及孔子到此参观时的喜悦之情。

春秋时代,礼坏乐崩,教化废弛。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政治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化人心,而非治人、治事。所以,政治与教育、官长与师长具有同等重要的功用和职能。他的政治理想,是以德治教化为主体,建立大同社会,而教化的内容即为礼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子游能身体力行老师的教诲,以礼乐治理武城,实属难能可贵。孔子既欣慰于子游的施政,又惋惜其大材小用,故有“割鸡焉用牛刀”之叹。本章所记,说明了礼乐教化在孔子治国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成语“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含义之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含义之二,比喻大材不能小用。

附:

《原文》

子之①武城②,闻弦歌③之声。夫子莞尔④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⑤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往,到。②武城:地名,鲁国的小邑。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③弦歌:以琴瑟伴奏歌唱,意指子游用礼乐来教化百姓。弦,指琴瑟。④(音wǎn挽):微笑的样子。⑤子游:姓言,名偃,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孔子微笑地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在上位的君子学了道就能体恤民众,普通庶民学了道就容易遵从教化政令。’”孔子说:“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讲的话不过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

郭奉孝 发表于 2025-3-3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阳货》"武城弦歌"章义理发微

《阳货》第四章所载孔子"莞尔而笑"之典故,实为儒家教化思想之精妙体现。夫子闻弦歌之声而戏言"割鸡焉用牛刀",其深层意蕴值得细究。

考"莞尔"之态,非轻慢之笑,乃见弟子践行师道而心生喜悦。《礼记·檀弓》载子游执丧尽礼,足见其深得礼乐精髓。武城虽小邑,然能以弦歌化民,正合《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旨。夫子"牛刀"之喻,实为反诘之辞,意在引发子游阐述礼乐教化之普世价值。

子游所对"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深得孔门教化精义。此语与《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相呼应,揭示礼乐非仅用于庙堂,实为治国安邦之根本。孔子最终称"前言戏之",非简单认错,乃通过师生问答彰显"有教无类"之微言大义。

此章可见儒家教化思想之要旨:礼乐非徒具形式,实为贯通上下之教化枢机。程颐《论语解》谓:"圣人气象,于此可见。"朱子亦注:"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足见此事虽小,却蕴含儒家"致中和"之大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4-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