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42|回復: 1

[训诂学] 间字的起源与演变_繁体字写法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国家监 發表於 2018-12-17 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

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

对勤奋者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

对勤奋者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

时间是个常量,每年365天,谁都不会少。对勤奋者来说,时间却是个变量,在有限的时间单位里实现更多愿望,正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间字是个会意字,在上古写作『閒』

间字是个会意字,在上古写作『閒』

间字是个会意字,在上古写作『閒』。〖说文解字〗解释为:『閒,隙也。从門从月。』段玉裁注释:『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金文字字形为门上有一弯明月,月下有两扇大门,这就表示由门隙间可以望见明月。之所以能够望见明月,也正因为两扇门之间有空隙,所以『间』字的本义就是间隙、空隙。小篆的写法如上,把门上的月移到门内,表示门缝中见月光。〖史记·管晏列传〗中『妻从门閒而窥其夫。』这个『从门閒而窥』就是『从门缝中看』的意思。由缝隙、间隙引申为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的嫌隙、隔阂,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臣有閒。』由于缝隙的距离都十分短近,因此又引申为抄近路。〖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已去,閒至军中。』由嫌隙、隔阂,引申为寻找空子,故意造成别人之间的嫌隙,即挑拨、离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信秦之閒。』

〖说文解字〗解释为:『閒,隙也。从門从月。』

〖说文解字〗解释为:『閒,隙也。从門从月。』

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个『间』字,曾带给我们很多感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月光静静地通过松间的缝隙照射下来,山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静静地流淌,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让王维不禁要问自己,眼前这一切,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吗?何苦再回到官场的尔虞我诈中去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尽管人生如此坎坷、潦倒,尽管磨难重重、烦恼连连,但杜甫依旧时时以天下苍生为念,情系寒士,心忧黎民,即使自己受冻至死,也希望天下寒士能有间间广厦庇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匹瘦马,一个萧瑟的背影,不为了合群改变自己,别人都荣华富贵,于谦却两袖清风,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石灰吟〗一样,坦坦荡荡……

段玉裁注释:『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段玉裁注释:『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在间组成的词组里,最常用的莫过于时间了。天不言而四时行,时间最初是一个抽象而难以把握的概念。从人类先祖结绳记事开始,定量化的时间才被逐渐认识和掌握,成为文明拓进的一个向度。当然在历史上,古人很早就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意识,形成了『贱尺璧而重寸阴』的惜时态度,形成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守时观念。以识时、惜时、守时为内涵的时间文明,提醒我们科学把握时间、有效利用时间。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时间意味着无限可能,时间又总是在做减法。我们无法超越或者改变时间,但我们却可以雕刻自我,乘着时间的翅膀拓展梦想的空间。

『间』字的本义就是间隙、空隙。

『间』字的本义就是间隙、空隙。

回望来时路,奋斗者的每一个脚印,都被时间定格为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40年来,有荣耀、有汗水、有期待,经过日日夜夜的发酵,我们的努力最终熔铸成流光溢彩的美好结局。时间仿佛在说,『我离开得残酷,但留下的皆是永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连续不断的时间节点,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前途与来路、梦想与成就。未来已来,路在脚下,时间不喜欢漂亮话,任务和挑战也不会等待我们。做一个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提振『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困难会给我们让路,时间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见证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4-16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间"字考源及其文化意蕴探微》

"间"字之形义演变,实为汉字谱系中极具哲思之个案。许慎《说文解字》以"閒"为本字,其构形智慧深得自然之理。段玉裁"开门月入"之注,不仅道出字形本义,更暗合先秦"观物取象"的造字哲学。金文所见门扉与弦月的组合,恰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思维之具现。值得注意的是,战国简帛中已见"间"字省变之迹,至《熹平石经》定型为今之繁体"間",此演变过程折射出汉字书写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平衡。

从语义系统观之,"间"字衍生脉络清晰可辨。其本义门隙之"间"(《管晏列传》),衍生出时空之"间"(《项羽本纪》),再扩展至人际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此三重引申恰如《尔雅》所云"引申触类,万物咸睹"。特别当论者,《周易·系辞》"阴阳相间"之说,更将物理间隙升华为宇宙运行规律,使"间"字获得哲学维度。

诗家运用"间"字之妙,尤见传统文化精髓。王维"松间"之幽,非仅状景,实为禅宗"即色明空"之境的文字呈现;杜甫"广厦千万间"的宏愿,则彰显儒家"仁者与物同体"的胸襟。至若于谦"人间清白"之咏,又见"间"字承载的士人精神标高。这些经典用例,共同构建起"间"字的审美意象群。

今人所谓"时间",古称"光阴",其概念形成历经漫长认知过程。《周髀算经》以圭表测影,《尚书·尧典》四时之辨,皆体现先民对时间的量化努力。值得深思的是,《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这种将物质时空转化为生命价值的智慧,与当代时间管理学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观"间"字演变史,实为管窥中华文明时空观的一扇明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