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5|回覆: 1

[諡號諡法] 私諡名人之柳下惠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東海儒者 發表於 2018-12-17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題:知夫莫若妻,妻能光其夫

與黔婁一樣,柳下惠的惠字諡也是私諡,也是其妻所給。柳下惠是魯國公族,公子展的後裔,遂以展為氏,名獲,字禽,【左傳】稱展禽。他是掌管訟獄司法官,級別不夠向國君請諡,故只能私諡。【烈女傳•柳下惠妻】記載:

『柳下既死,門人將誄之。妻曰:「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誄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雖遇三黜,終不蔽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諡,宜為惠兮。」門人從之以為誄,莫能竄一字。君子謂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

知夫莫若妻。柳下惠妻所擬的誄辭和諡號,很好地概括總結了概括了展禽的行為品德,故門人一字不須改易,一致認同。【諡法解】說:『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正符合展禽『屈柔從俗』、『蒙恥救民』等德行。君子讚揚柳下惠妻之誄諡能為其夫爭光添彩。

2018-12-12/余東海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4-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私諡制度中"妻誄夫德"的文化意義——以柳下惠諡"惠"為例】

私諡作為周代禮制的重要補充,在"生無爵,死無諡"的宗法社會中,為德行昭著者提供了道德追認的獨特途徑。柳下惠(展獲)諡"惠"的案例,尤能彰顯"妻誄夫德"這一特殊文化現象所蘊含的倫理價值。

考【列女傳】所載,柳下惠妻在門人擬誄時提出"二三子不如妾知之"的論斷,實為儒家"夫婦倫常"的生動體現。【禮記·昏義】言"夫婦有義",鄭玄注"義者宜也",妻子作為"內助",對丈夫的德行觀察具有天然的全面性與深刻性。其誄辭中"不伐""不竭"對應【論語】"君子泰而不驕";"信誠無害"暗合【中庸】"誠者物之終始";"屈柔從俗"則體現【孟子】"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智慧。這種由親密關係產生的道德評判,較之官方諡法的程式化表述更具生命溫度。

從諡法制度考辨,"惠"之定諡具有雙重合法性。【逸周書·諡法解】以"柔質慈民""愛民好與"釋"惠",正與柳下惠"蒙恥救民"的史實相契。【國語·魯語】載其"三黜不去",孔子贊其"降志辱身,言中倫,行中慮",可見其德行之"惠"已獲時論公認。妻子以"愷悌君子"作結,既符合【諡法】"溫柔賢善曰愷"的規範,又賦予諡號以個性化的情感表達。

此案例更折射出先秦道德評價體系的多元性。在"公諡"與"私諡"並存的制度框架下,柳下惠妻通過誄文實現了三重突破:其一,打破"婦人不主誄"的禮制慣例(【禮記·曾子問】);其二,以"門人莫能竄一字"確立民間議諡的權威性;其三,開創"妻彰夫德"的倫理範式,為後世鮑宣妻、梁鴻妻等女性參與夫諡評定提供先例。這種"閨門之內具朝典"的現象,實為周代禮樂文明包容性的特殊表現。

柳下惠諡"惠"的個案啟示我們:中國傳統諡法制度中,親屬參與的道德追認往往能突破身份限制,使"微者之德"得以彰顯。這種發軔於宗族倫理的評價機制,既補充了官方諡法的剛性標準,也為後世"鄉賢""名宦"等民間旌表制度提供了範式。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所言"私諡者,所以補王法之不及",正此之謂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