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92|回復: 2

[训诂学] 细字的起源和演变_繁体字写法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国家监 發表於 2018-12-2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细字的楷体写法

细字的楷体写法
细字的起源和演变

细字的起源和演变

细字的起源和演变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将军;伤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这或许是对『细节决定成败』的最好注解。

细的起源小篆体

细的起源小篆体

细是形声字,『糸』是形旁,是丝;声旁本为『囟』(xìn)字,后来演变成了『田』,失去了标音作用。〖说文解字〗中说:『细,微也。从糸也,囟声。』细字本义是微、小。生活中,有很多细微之美让人留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个细字,叶、雨、泉,顿时变得温柔多情。

细字的起源

细字的起源

人的记忆是很挑剔的,它大浪淘沙般留下一些最具体而微的闪光点粘贴到人的脑海里,让我们每当回想起一个人、一段情、一些事,总会直接跳转到最经典的细节面前,而不是直接拉开完整故事的大幕。因此在生活里,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往往是细节的印记,能够打动人心的,也往往是细节的力量。我们会深陷在某一瞬低头的温柔里、会沉浸在某一个春水荡开冰河的微笑里……所谓美的诱惑,往往不是整体的完美无缺,而是细节的深入人心——

就好像,白居易写杨贵妃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不用全盘描绘她的五官相貌如何,直接一个回眸,就写出了她秒杀『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风华绝代。

就好像,『四大美人』定格给后世的美丽身姿都是一些代表性的片段,是长长岁月里某一刻的细致动作——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惊鸿照影之间,亮丽了千年时光。

就好像,当一个人要告诉另一个人〖红楼梦〗这书好在哪里,为什么会百读不厌,书里的人物如何使人感动……就要带着那另一个人去领略细节,回味对话,感受心灵的悸动。如同一座大观园,须要开门后一处处走来,一亭一院进去,一草一木赏过,才能知道这园子如何精美,如何曲径通幽。

细字的演变隶书体

细字的演变隶书体

古人是很重视细节的,当然,这份重视绝不仅仅因为细节是美的。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正是在提醒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关注大局的同时不忽视细节之要,追求远大志向的同时不忘记微末之功。〖淮南子〗强调,要『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后来演变为『一叶落知天下秋』,具体的事,琐碎的事,鸡毛蒜皮的事,每一个细节都与大局紧密关联,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细字的演变行书体

细字的演变行书体

能力是从身边小事开始锻炼的,道路是从脚下步伐开始迈进的;同样,问题是从细枝末节开始扩散的,灾难是从细微之处开始溃败的。〖礼记〗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韩非子〗也说:『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小事小节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细字的演变草书体

细字的演变草书体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如此细微的一粒沙子,影响的却是对高山的止步。人生道路很漫长,但成败得失往往维系在细微之处。对于每个人来说,既要有壮志凌云的远大理想,又要有在细微之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律之心——如果前者决定了我们能飞多远,那么后者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飞得起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1 22:31
细作这个词怎么就被定义为奸细了呢
延章 發表於 2019-10-22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人生道路很漫长,但成败得失往往维系在细微之处。
朱卯 發表於 2025-4-3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细字考源与细节之道》

细字之构形,实为汉字演变之典型范例。《说文》所言"从糸囟声",揭示其本为糸部形声字之本质。糸者,丝缕之微也;囟者,婴儿颅顶未合之象,二者相合,恰成"微细"本义。然文字流变之中,声符"囟"讹为"田",此乃汉字演变常见之"声符失音"现象,与"耻"(从耳止声)字声符由"止"变"心"同理。许慎所谓"微也"之训,正与《周易》"几者动之微"的哲学观相呼应。

细字入诗,最见文人匠心。贺知章"细叶"之喻,非独状物工巧,更暗合《文心雕龙》"拟容取心"之旨。秦观"丝雨细如愁"的意象经营,实乃将抽象情思具象化的典范,此中妙处,正应和《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创作机理。杨万里"泉眼惜细流"的拟人笔法,则深得《礼记》"致精微"的儒家审美三昧。

细节之审美价值,在传统美学中早有定论。《世说新语》载顾恺之画人"颊上益三毛",正是细节传神之绝佳例证。白居易写杨妃"回眸一笑",恰如《历代名画记》所言"一点一画,皆有意象"。四大美人典故皆聚焦特定场景细节,此乃《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的史笔精神在美学领域的延伸。至若《红楼梦》以"茄鲞"制法写世家气象,用"冷香丸"配方显人物性情,皆是"即小见大"的春秋笔法。

古人重细,实含深刻治道智慧。《尚书》"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与老子"必作于细"之说,构成儒道互补的细节观。《淮南子》"见一叶落"之喻,源自《吕氏春秋·察微》"圣人见微以知萌"的思想传统。朱熹《小学》强调"洒扫应对"的日常功夫,王阳明《传习录》主张"在事上磨炼",皆体现"道器不二"的哲学认知。细节之所以重要,因其既是"理"的显现,又是"事"的根基,恰如《中庸》所言"致广大而尽精微"。

今人观细,当知"显微无间"之理。张载《正蒙》云"两不立则一不可见",细节与大局正如阴阳相生。读细字演变,可悟文化传承之精要;品细节之美,能得艺术鉴赏之真谛;察细微之事,方明成己成物之大道。此中三昧,愿与诸君共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