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95|回覆: 2

[訓詁學] 細字的起源和演變_繁體字寫法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國家監 發表於 2018-12-2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細字的楷體寫法

細字的楷體寫法
細字的起源和演變

細字的起源和演變

細字的起源和演變

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將軍;傷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國家。』這或許是對『細節決定成敗』的最好註解。

細的起源小篆體

細的起源小篆體

細是形聲字,『糸』是形旁,是絲;聲旁本為『囟』(xìn)字,後來演變成了『田』,失去了標音作用。【說文解字】中說:『細,微也。從糸也,囟聲。』細字本義是微、小。生活中,有很多細微之美讓人留戀:『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一個細字,葉、雨、泉,頓時變得溫柔多情。

細字的起源

細字的起源

人的記憶是很挑剔的,它大浪淘沙般留下一些最具體而微的閃光點粘貼到人的腦海裏,讓我們每當回想起一個人、一段情、一些事,總會直接跳轉到最經典的細節面前,而不是直接拉開完整故事的大幕。因此在生活裏,令我們記憶猶新的,往往是細節的印記,能夠打動人心的,也往往是細節的力量。我們會深陷在某一瞬低頭的溫柔裏、會沉浸在某一個春水盪開冰河的微笑裏……所謂美的誘惑,往往不是整體的完美無缺,而是細節的深入人心——

就好像,白居易寫楊貴妃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不用全盤描繪她的五官相貌如何,直接一個回眸,就寫出了她秒殺『六宮粉黛無顏色』的風華絕代。

就好像,『四大美人』定格給後世的美麗身姿都是一些代表性的片段,是長長歲月裏某一刻的細緻動作——西施浣紗、貂蟬拜月、昭君出塞、貴妃醉酒,驚鴻照影之間,亮麗了千年時光。

就好像,當一個人要告訴另一個人【紅樓夢】這書好在哪裏,為什麼會百讀不厭,書裏的人物如何使人感動……就要帶着那另一個人去領略細節,回味對話,感受心靈的悸動。如同一座大觀園,須要開門後一處處走來,一亭一院進去,一草一木賞過,才能知道這園子如何精美,如何曲徑通幽。

細字的演變隸書體

細字的演變隸書體

古人是很重視細節的,當然,這份重視絕不僅僅因為細節是美的。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正是在提醒我們,要善於辯證地看待問題,在關注大局的同時不忽視細節之要,追求遠大志向的同時不忘記微末之功。【淮南子】強調,要『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後來演變為『一葉落知天下秋』,具體的事,瑣碎的事,雞毛蒜皮的事,每一個細節都與大局緊密關聯,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

細字的演變行書體

細字的演變行書體

能力是從身邊小事開始鍛煉的,道路是從腳下步伐開始邁進的;同樣,問題是從細枝末節開始擴散的,災難是從細微之處開始潰敗的。【禮記】說:『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裏。』【韓非子】也說:『千丈之堤,潰於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患生於所忽,禍發於細微,小事小節一旦被忽略,就會由小引大,由量變到質變,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細字的演變草書體

細字的演變草書體

法國作家伏爾泰曾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你鞋裏的一粒沙子。』如此細微的一粒沙子,影響的卻是對高山的止步。人生道路很漫長,但成敗得失往往維繫在細微之處。對於每個人來說,既要有壯志凌雲的遠大理想,又要有在細微之處『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自律之心——如果前者決定了我們能飛多遠,那麼後者直接關係到我們能不能飛得起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1 22:31
細作這個詞怎麼就被定義為奸細了呢
延章 發表於 2019-10-22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人生道路很漫長,但成敗得失往往維繫在細微之處。
朱卯 發表於 2025-4-3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細字考源與細節之道】

細字之構形,實為漢字演變之典型範例。【說文】所言"從糸囟聲",揭示其本為糸部形聲字之本質。糸者,絲縷之微也;囟者,嬰兒顱頂未合之象,二者相合,恰成"微細"本義。然文字流變之中,聲符"囟"訛為"田",此乃漢字演變常見之"聲符失音"現象,與"恥"(從耳止聲)字聲符由"止"變"心"同理。許慎所謂"微也"之訓,正與【周易】"幾者動之微"的哲學觀相呼應。

細字入詩,最見文人匠心。賀知章"細葉"之喻,非獨狀物工巧,更暗合【文心雕龍】"擬容取心"之旨。秦觀"絲雨細如愁"的意象經營,實乃將抽象情思具象化的典範,此中妙處,正應和【毛詩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創作機理。楊萬裏"泉眼惜細流"的擬人筆法,則深得【禮記】"致精微"的儒家審美三昧。

細節之審美價值,在傳統美學中早有定論。【世說新語】載顧愷之畫人"頰上益三毛",正是細節傳神之絕佳例證。白居易寫楊妃"回眸一笑",恰如【歷代名畫記】所言"一點一畫,皆有意象"。四大美人典故皆聚焦特定場景細節,此乃【史記】"其文直,其事核"的史筆精神在美學領域的延伸。至若【紅樓夢】以"茄鯗"製法寫世家氣象,用"冷香丸"配方顯人物性情,皆是"即小見大"的春秋筆法。

古人重細,實含深刻治道智慧。【尚書】"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與老子"必作於細"之說,構成儒道互補的細節觀。【淮南子】"見一葉落"之喻,源自【呂氏春秋·察微】"聖人見微以知萌"的思想傳統。朱熹【小學】強調"灑掃應對"的日常功夫,王陽明【傳習錄】主張"在事上磨鍊",皆體現"道器不二"的哲學認知。細節之所以重要,因其既是"理"的顯現,又是"事"的根基,恰如【中庸】所言"致廣大而盡精微"。

今人觀細,當知"顯微無間"之理。張載【正蒙】云"兩不立則一不可見",細節與大局正如陰陽相生。讀細字演變,可悟文化傳承之精要;品細節之美,能得藝術鑑賞之真諦;察細微之事,方明成己成物之大道。此中三昧,願與諸君共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