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7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歐體 是如何被寫死的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2-21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歐陽詢

歐陽詢

面對後人寫的『今歐』

歐陽詢表示『呵呵』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所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今人學歐陽詢楷書,從戰略上講過於冒進、急於求成。從戰術上講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錯誤:

一、運筆不正。

如三點水的第一點,很多人都是斜鋒入筆,寫出的點不夠圓潤,寫不出『點水』的味道。又如長撇的結尾,很多人都是『拖』出來的,到後面拉著一條細線,有點像蒼蠅的幼蟲。又如橫折鉤之折,因運筆不正,有些人寫出『塌肩』之相。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所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 ...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所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 ...

二、過於求穩。

楷書從隸書脫胎而來,其最大的進步就是『站起來了』。爲了追求歐體嚴謹工整的藝術特點,有的人把歐楷又給弄得『坐下去了』,寫出來的字就像坐在地上,一堆肥肉,四平八穩,沒有學到歐楷峻峭的特點。

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三、缺乏生機。

歐楷於險中求穩,但能保持氣韻生動。有的人爲了求穩,求好看,把一筆一划寫得太慢太准,導致字的整體失去生機。

四、神氣不凝。

有的人學歐楷學了好一陣子,但用『掃、描』的方法運筆過多,不敢、也不能用逆鋒起筆,寫字時神氣不凝,不能好寫長豎。如『刑』字的利刀旁,歐陽詢的豎鉤是直的,能受千鈞之力。但今人學出來的是彎的,不能受力,這是現在學歐楷最容易有的通病。

今人學歐陽詢楷書,從戰略上講過於冒進、急於求成

今人學歐陽詢楷書,從戰略上講過於冒進、急於求成

第五、沒有力度。

有的人只看到歐楷結構緊湊、疏密得當的有點,偏重於用筆劃的粗細變化來拼湊字體,忽略了楷書應有的筋骨與力度,整個字沒有找到字體的重心與受力點,看起來像是用一堆散木搭建而成,筆劃和空白擺放得很均勻,但整個字疲軟無力。

六、寫成了美術字。

歐楷因其整齊嚴謹,便於學習。有的人爲了走近路,在最短的時間內出成績,按照美術字的方法臨習歐楷,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寫出的字千篇一律,好看的永遠是那幾個字,一些難寫的字只能用異體字代替。時間一長,歧路難返,不僅耽誤自己,還帶壞書壇風氣。

歐楷於險中求穩,但能保持氣韻生動。

歐楷於險中求穩,但能保持氣韻生動。

總的說來,歐楷看似易學,實則難精。歐陽詢的【九成宮】是其晚年比較成熟的作品,字字珠璣,爐火純青,收放自如不留痕跡,已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這一特點,在『分焉如響,赫赫明顯』等字中表現的很明顯。初學【九成宮】者,容易犯『小心翼翼,大氣不出』的毛病,越要學其緊湊峻峭,越學越放不開,越學越拘謹。學歐楷者如不能好好理解【九成宮】其中這方面的精妙之處,恐怕多數會誤入歧途。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1 20:45
都說歐楷很難學,把握不到精髓。
黃糧大夢 發表於 2025-4-11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今人習歐之弊與古法淪胥】

歐公楷法,實乃集六朝碑版之粹、匯兩晉風流之韻,以漢隸筋骨爲基,鑄就"平正險絕"之體。今之習歐者,往往未窺堂奧而妄加斧藻,致使千年法乳漸成枯骨,可慨也夫!

一病在"筆髓流失"。昔人運筆如庖丁解牛,以腕運鋒,鋒含八面。今之三點水,斜鋒側掃,如敗葉浮潭;長撇拖尾,若孑孓蠕動。蘇子瞻【論書】云"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今人執筆如握錐,焉能得歐公"勁險刻厲"之妙?尤可嘆者,橫折之肩竟成頹垣,此非運筆不正,實乃筆髓已失。

二病在"取貌遺神"。歐楷之妙,正在"正襟危坐而神采飛揚"。今人但求穩正,使字如泥塑木雕,豈知魯公【醴泉銘】"如武庫矛戟,雄劍欲飛"?趙子昂嘗言"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今人卻以美術字之法強摹歐體,致使"戈戟銛銳可畏"之筆,化作院體描紅。

三病在"氣脈壅塞"。歐陽率更作書,"森森然若武庫矛戟",然其字裡行間自有生氣流轉。今人斤斤於點畫之工,反失"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孫過庭語)之韻。觀【九成宮】"分焉如響"數字,如聞金聲玉振;今人臨摹,但存形骸而氣韻全無,恰似優孟衣冠。

四病在"筋骨萎弱"。昔人謂歐楷"勁嶮刻厲",今人卻寫得"如蒸餅之流"。米元章譏"後世作圓筆頭如蒸餅"者,正可移評今日俗書。尤以豎畫爲甚,歐陽公利刀旁可擎千鈞,今人所作如柳條拂水。張懷瓘【書斷】稱"鐵爲肢體,虬作驂騑",今之歐楷卻似春蚓秋蛇,豈不悲哉?

至若以美術字法強效楷則,更是歧途。文徵明曾誡"小字貴開闊,大字貴精密",今人反其道而行,使歐楷淪爲排算之體。黃伯思【東觀餘論】斥"院體"爲"吏楷",今之"展覽體"歐書,豈非當代吏楷耶?

習書之道,當如董香光所言"字須熟後生"。歐公暮年作【九成宮】,已達"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今人未及"熟"境而妄求"生"趣,猶跛者競走,鮮不仆矣。願後之習歐者,當以"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爲訓,先求筆髓,再追神采,庶幾可免"寫死歐體"之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