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惠为平谥 《周书谥法解》《续通志谥略上》参考丛书秘书本及史记正义蔡邕独断校定中,惠字谥义是:“柔质受谏曰惠”。《史记正义》作“柔质受谏曰慧”,增多“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二义,《独断》止“爱民好与曰惠”。 《明谥纪彚编-谥法上》说:“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柔质受谏曰惠,爱民好柔曰惠,寛裕不苛曰惠。” 《嘉佑谥法》也说:“爱民好与曰惠。”但苏洵自注:“孔子以子产为惠人,而孟子亦讥其惠而不知为政。然则惠者,结爱于人而不知礼者也。”礼是修齐治平的大法,王道政治的支柱。政治人尤其是领导人不知礼,纵然惠爱,非君子也,非贤能也。 可见,惠字本义不错,谥义也貌似不错,但皮里有阳秋。(平谥和上下谥,往往暗寓谥主之不足,不能仅看字面义。)此字谥于政治人物尤其是君主身上,非美谥。古来凡谥惠的君王,都是平庸之辈,或碌碌无为,或不知所为,或胡作非为---虽然也不至于太坏。 凡谥惠的君王,从周惠王以来,晋惠公、秦惠公、燕惠公、魏惠王、韩惠王、东周两惠公、汉惠帝、晋惠帝、元惠帝、明惠帝等等,都是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的,共同点是无主见无定见无能力不靠谱。惠字宜划入平谥范畴。 孔子称子产为惠人,亦有所保留。《荀子·大略篇》说:“子谓子家驹:续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可知子产之贤乃外道之贤,离中道之贤差得远。 另外,依据儒家标准,柳下惠虽贤,非中道,非君子之道,虽值得尊重,不值得学习。孟子说:“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当然,子产的惠不失为美称,柳下惠的惠亦堪称美谥。但谥惠的平庸之主多了,惠字的谥品就下降和变质,侧重于不知为政、不知礼了。经过历史上一大串惠公、惠王、惠帝的接龙,还有谁愿意把此字当成上谥、美谥呢。2018-12-26余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