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的历史很久远,“人主谥始黄帝”,而“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谥号的产生机缘,主要是天子死后要回避名讳,另起尊称,所以,“给谥”又称为“易名礼”、“更名典”,谥号本质上就是一个死人的名字。
轩辕黄帝
周公作谥法之后,确立谥号的宗旨是给逝去之人盖棺定论,以谥字来高度概括其生前的功过行略。以“永垂青史”之名来监察督促人民的父母官“为人民服务”,“为生民立命”,并维持社会的“公义”,最终达到以“道统”统领“治统”的目的。 因此,与谥法同等重要的,是古代圣贤一贯强调的“春秋笔法”,“实录纪史法”。像元蒙、满清就通过“篡史”,并“乱谥”的方法,扰乱“道统”,伪化“治统”,并最终寻求“美化”“正当化”自己的政权。元蒙起始,赐谥变得荒滥,通过取消恶谥,使得谥号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满清皇帝谥号则是通过加字到二三十个,来美化自身的“伪劣”。比如乾隆的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把所有的好字都用上了,结果违背谥法初衷,人们记不住其谥号,而改称“庙号”或“年号”。 若非“华夷之辨”的恒古不变,华夏道统早已面目全非。 回到正题,谥号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呢?“人主谥始黄帝”,那么,“王”的谥号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皇帝谥号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私谥以前都是公谥,那么,私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从统治阶级下传到民间的呢?甚至,生人给谥是始于何时?
张岱夜航船
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在其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中如此记录《谥》的发展史及起始: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人主谥始黄帝。加谥至十数字,始唐玄宗。太子谥始申生。卿大夫谥始周。处士谥始陶弘景。公卿无爵而谥始王导。宦者谥、方伎谥,始北魏公卿大夫。祖父谥始元。妇人谥始穆天子谥盛妃。哀后谥始汉高祖尊母昭灵。公主谥始唐高祖谥女平阳公主昭。生而赐谥始卫侯赐北宫喜贞、析朱鉏成。私谥始黔娄。妇人私谥其夫始柳下惠。” 通俗用语注释如下: 太公望、周公旦相嗣王业,开始定制谥法。作为人主而得谥,是从黄帝开始的。将谥字加长到十几个字,是从唐玄宗开始的。作为太子得谥,是从申生开始的。作为卿大夫得谥,是从“周”开始的。作为处士得谥,是从陶弘景开始的。作为公卿但无爵号而得谥,是从王导开始的。太监得谥,方士艺伎得谥,是从“五胡乱华”时期的“北魏”公卿大夫开始的。蒙元之后,子孙开始给祖父取谥。女性得谥,是从穆天子赐谥盛妃时开始的。哀悼皇后而给谥,是从汉高祖谥母曰昭灵是开始的。赐谥公主是从唐高祖开始的,给谥其女儿平阳公主,号曰昭。而最荒唐的是,还未死就赐谥,是从卫侯给北宫喜取谥贞,给析朱锄取谥成开始的。私下取谥,不经过政府审批的,是从黔娄开始的。老婆给老公私下取谥,是从柳下惠的老婆开始的。 谥号下放到民间,可以说是礼教的普及趋势,是必然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破坏谥法,毁其宗旨的理由,恢复谥法,恢复春秋笔法,是挽救谥礼的唯一途径,也是维持道统的正统性的重要途径。 |